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不要刚读了博士生二年级,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人生低谷!要相信你的博士师兄师姐,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5-25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读博期间的科研生活,包括面对导师和同门师兄师姐的审视与批评,科研与生活的失衡,以及科研过程中的反复和挫折。同时,对科研书籍的推荐以帮助师弟师妹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读博期间的科研生活挑战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博士学习期间,面对导师的审视和同门的批评所经历的紧张和焦虑。组会成了每周的‘刑场’,汇报时感到压力巨大。

关键观点2: 科研与生活的失衡

作者为了科研在实验室投入大量时间,几乎失去了与生活的平衡。与朋友聚会时,也会因满脑子都是实验数据而失去与朋友的交流。

关键观点3: 科研过程中的反复和挫折

作者在科研过程中经常遇到新的文献推翻之前的研究思路,感到沮丧和挫败。但依旧坚持,希望有一天能得到突破。

关键观点4: 对师弟师妹的建议和推荐

作者推荐实验万事屋原创书籍,帮助师弟师妹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如导师指导不足、文献阅读效率低、复杂信号通路理解困难等。


文章预览

读博之后,我算是深刻体会到啥叫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不过我这演的是一部大型科研 “惊悚喜剧”。本以为博士二年级怎么也得有个 “半吊子专家” 的派头了,结果一照镜子,嘿,还是那个被科研拿捏得死死的 “青铜小菜鸡” 。 组会?那简直是我每周必赴的 “刑场”。每次轮到我汇报,导师那眼神,期待中带着审视,就像 X 光线一样,能把我那点小心思看得透透的。我站在台上,腿肚子直打哆嗦,话都说不利索,好不容易憋出几句,导师轻飘飘一句 “你这思路是不是有点问题?”,我感觉自己瞬间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脑海里只有 “完犊子” 三个字在疯狂刷屏。更要命的是,同门师兄师姐们还在旁边 “火上浇油”,各种刁钻问题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过来,我表面赔笑,心里却在咆哮:“我这是熬了多少个大夜才整出这点东西,你们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