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菌叔

年度最大争议电影,这次要几年人们才看得懂《妖猫传》?

菌叔  · 简书  ·  · 2018-01-02 10:38

2017年,还有比《妖猫传》更有争议的片子了吗?没有。

喜欢它的人把《妖猫传》捧上了天,直言它注定要在中国影史上定格长存;

而讨厌它的人则把它踩到了十八层地狱,怒斥12年前的《无极》换了个马甲又来骗钱了。

菌叔相信,《妖猫传》也是中国“影评人”最不敢触碰的一部电影,叫好喝彩者无一没有被人说是公关文、洗白文,更有甚者被骂跪舔导演;

如若随波逐流一起吐槽电影,稍有良心者又心有不甘。

毕竟,对于《妖猫传》呈现给我们的“梦回唐朝”的东方玄幻极致之美,是没一个人贬低的。

在2017年的年尾,陈凯歌导演着实难为了中国电影人一把。

那《妖猫传》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其实看过的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这也是任何大咖或力挺或失望的影评分析改变不了的,他们心血凝结成的文字只是更加坚定或动摇了一下你心中的答案而已。

在这个自媒体“百家争鸣”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发声。

就像陈凯歌拍《妖猫传》,冯小刚拍《芳华》,他俩都只是想把自己心中蕴藏已久的那个梦变成现实:“你们不喜欢?关我毛事,我自己开心了就好。”

但既然这个梦变成现实还给我们看了,我们当然也有权利对它评头论足。

在菌叔心中,《妖猫传》绝不是一部没有瑕疵的电影,它的艺术成就也根本赶不上《霸王别姬》。但假如我们把目光放到电影的本身来看,它绝对是一部瑕不掩瑜的片子。

毒sir、鱼叔和乌鸦等大V的文章相信你们也都看了,关于陈凯歌、关于电影本身、关于小说等等影前或背后的故事,相信你们也比我更清楚,在这里我也不再赘述。

今天,菌叔只想单纯说一说作为一个普通人观影后的感受。

看电影之前,我是看了“乌鸦电影”对《妖猫传》的评价的:好坏各打了五十大板。因此对电影保留了一些戒心和准备,在一开始还保持了一点理性。

电影刚开始确实有一点让我感觉费解:空海和白乐天在宫内看到“皇帝已死,后即李诵”的牌子后,为什么没有告诉新皇帝防患于未然,就开始探案?

这一点一直困扰我观影的整个过程,直到最后都不能理解。

妖猫的形象到底是幻术还是真猫,也有逻辑上的错误,所有人生生死死是因为幻术还是妖法也有待争议。

另外一点大家普遍吐槽的空海和白乐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各种跑,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适感。

毕竟他俩是被妖猫牵着鼻子走的,这也符合电影前半段探案的节奏,《七宗罪》中布拉德皮特和摩根弗里曼不也是被凯文史派西牵着跑来跑去吗?

当然《妖猫传》中,空海和白乐天的东跑西跑更有一种故意的感觉,很形式感,再加上其中一个欢快癫狂一个始终面带迷之微笑,这也是给了大家不适的最主要原因吧。

那分析导演这样的安排,大概有两点吧:一是费这么劲建了唐城,不跑,怎么能看得过来?

二就应该从小说的底色上分析了,《妖猫传》作为一部改编自日本奇幻小说的电影,两位主角难免带有一些日式色彩,再加上陈凯歌导演心中的大唐色彩,体现在两位男主身上,就必须有狂放、自信、快乐的感觉。

上面也说了我是一直带着一份理性看这部电影,但到了电影后半段,开始展现盛唐之美和“极乐之宴”的时候,这份理性荡然无存。

杨玉环对李白说的那句:大唐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张鲁一饰演的李隆基和安禄山击鼓共舞的那一段,我仿佛也看到了张凯歌心中盛唐的样子!

再多纸醉金迷的华丽也不如背后蕴含的包容、开放、自信和海纳百川的精气神之美震撼。

仿佛那一刻才感觉自己好像看懂了一丝丝这部电影。

上一次因为一句话看懂一部电影还是因为星爷《大话西游》中那句台词:“他好像一条狗啊。

《妖猫传》说到底是为了妖猫立传吗?是演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吗?是演绎白龙对杨玉环的痴情吗?可能都不是。

每个写陈凯歌的影评人都说他的电影善于说教,善于传播他的价值观,那隐藏在《妖猫传》电影的背后是什么?

大概就是陈凯歌他心中对盛唐文化和盛唐气象,以及那个年代没有尊卑贵贱的一种向往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