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惰惰的瑜伽笔记

练瑜伽成瘾,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惰惰的瑜伽笔记  · 简书  ·  · 2020-10-16 12:16

(读英文版《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我跟朋友们谈起我的规律瑜伽练习,早上5点半起床,练习1个半小时,朋友们的反应多半是,一边惊讶于我的自律,一边也会纳闷她怎么做得这么起劲,到底是什么样的练习让她如此着迷?

如果我跟他们说,每次的练习都是一模一样的,估计他们多半会难以理解。重复的动作?哇特?重复难道不会让人厌烦吗?怎么她竟然会越练越投入呢?想到最后,也许他们会总结为我有强大的意志力在支撑。

好吧,我权且把这当作一种褒奖,但其实我也只是个普通人。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倘若我不能从重复中获益,光靠意志力坚持下去还挺难的。

早上练习时,我的大脑异常活跃,总会有很多奇怪的想法蹦出来。每逢练习的日子,早上5点半被闹钟叫醒,在冬天,看着外面黑漆漆的一片,踩在垫子上,虽然脚下加热垫温热的暖流给我些许慰藉,情绪还是会有点down。从第一个拜日式开始,听着肩膀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也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苦逼地坚持练习?回到暖和的被窝,踏踏实实再睡一会儿,不好吗?

尽管脑袋里的思绪不断,但行动上我没有停下,就这样分裂地开始了当天的练习。1个半小时之后,我从身体到精神都是畅快淋漓的。身体上,会有酸爽的拉伸感,腿后侧、肩膀都会有感觉;精神上,更多是放松,让脑袋清空一下,或者说杂乱的思绪被净化了。


战士一式,by 插画爱好者蓏蓏

Nancy Gilgoff于1973年拜Pattabhi Jois为师。她感谢Pattabhi Jois治愈了她的病痛,包括频繁的头痛、身体虚弱等。之后,Nancy在美国恩西尼塔斯教课,定居茂宜岛,也在全世界各地授课。除了我的规律练习感受之外,还是来看看Nancy在《传承》中的所思所感。

“Pattabhi Jois会说他教的练习有一套标准形式,但是在那套标准的形式中,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空间找寻自我练习。所以,我们有固定的做法,有明确的顺序,有固定的呼吸次数,但是其中又有个人化的练习。你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练习方式都不一样,风格也不同。我可以一眼就看出,这个人的老师是谁,是Richard Freeman,Tim Miller,或是Pattabhi Jois。你会从你最主要的老师身上学到某些小动作。

刚开始练习时,我觉得我并不了解灵性是什么。随着年纪的增长,是的,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绝对是灵性练习。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改变你的心智。对我来说,这就是灵性修炼。

每天练习就好像生活的标尺一样。对我来说,它可以让我更了解当下的自己。而且,同样的练习也是我人生中唯一一件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所以,尽管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尽管在旅行,或是我的饮食有所改变,这一套每天重复的练习都可以让我客观地审视自己,我可以边做边问自己:‘我今天好吗?我可以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吗?’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唯一可以放空大脑的时间,自由地探索自己,探索真我。

99%的练习,1%的理论。我觉得这句话很美。教学越久,我越领悟到这句话的美。每个人的练习都是独一无二的。Pattabhi Jois要我们向内追寻,往内看,探索自己,而非东张西望,或是向别人问答案。答案其实都在我们心里,他只是教导我们整个框架,好让我们在框架中自己努力探寻。我觉得这是最伟大的礼物。”

看来每天重复的练习,已经成为Nancy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努力让规律地练习成为我的习惯,无需强迫,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好。

每次练习之后,我都会回忆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包括身体的觉知,体式进步与退步和人生感悟。对于不和谐或者略显挣扎的声音,我心道,昂,知道了,然后一笑而过。

渐渐地,我发现阿斯汤加练习会让我上瘾。成瘾行为,往往形容的都是不良嗜好,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诱导、形成、巩固和衰竭(对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阶段。

如果套用在瑜伽上,也许应该称之为好奇、形成、巩固和升华(对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大有裨益)。我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打算继续放任自由,让成瘾感更深入一些。毕竟,那痛并快乐着的美妙,只有品尝过的人,才懂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