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车马的研究历程,并详细描述了四轮车、三轮车在古代的存在及特点。文章提到了秦陵西区陪葬墓发现的四轮独辕木车,反映了先秦至秦汉时期车型的更丰富形态。除此之外,文章还涉及了古代三轮车模型的出现及特点,以及与丹麦出土的青铜太阳马车的对比。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古代车马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古代车马研究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古代车马研究是先秦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近年来发掘的实物、模型等资料丰富了我们对古代车型的认识。
关键观点2: 四轮车的发现和研究
文章介绍了秦陵西区陪葬墓发现的四轮独辕木车,这是目前首次见到的四轮车实物。此外,还提到了其他与四轮车相关的实物、图案和模型器的发现,以及在不同地区的类似实例。
关键观点3: 三轮车的历史和特点
文章概述了三轮车作为一个相对晚近的产物,其传动技术源自二轮自行车,造型脱胎于黄包车。同时介绍了古代三轮车模型的出现及特点,以及与丹麦出土的青铜太阳马车的对比。
文章预览
自20世纪30年代殷墟考古首现马车实物以来,关于古代车马的研究已成为先秦考古的重要组成。只是考古所见的绝大多数车辆,均为两轮车,通常由2马或4马牵引,于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不过,近年来发掘出来的实物、模型等资料表明,先秦至秦汉时期,驰骋在华夏大地的车型,恐怕还有更丰富的形态。 四轮车。 秦陵西区陪葬墓(QLCM1)的北墓道内发现1辆四轮独辕木车(图1),是目前首次见到的四轮车实物。该车总长7.2米,车舆宽2.6、长4.2米。车辆构件齐全,保存完整,有彩绘车盖、车舆、车轮、车衡、车辕等,所附的车軎、车轭、车舆、盖弓帽等青铜车马器也一并发现,但车辆前未发现马匹。就其尺寸而言,要较普通两轮车大一倍有余,像商代的能容3人的大型马车,车舆宽度一般也就是1.2-1.7米,长1.5米左右。不过,此车仍采用了传统的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