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简约语文

【寒假悦读】张泽陈读《昆明的雨》

简约语文  · 简书  ·  · 2019-02-08 15:20

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

——读《昆明的雨》有感

育才中学 初二 15班 张泽陈

他不在作品里喊叫。有人认为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博,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而《昆明的雨》一本记录了汪曾祺如何“活着”。

汪曾祺“活”在昆明,我们可以跟着作者一起欣赏昆明的花草树木,观察昆明的鸟兽虫鱼,品尝这里的蔬果美食。昆明的草木春秋在作者的笔下如诗如画,有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的紫薇,有百珠成簇,俨如玉屏的绣球花。在昆明的田野里还可以找到飞起来格格作响的蚂蚱,穿着花裙的花大姐,长相霸气的独角牛,这些都代表了作者心中昆明的自然。而那椒香味冲鼻子的干烧米线和那昆明的菌小谱,代表的则是作者心中昆明的人情。作者将自己对昆明的喜爱全部都融入到了昆明的每一个小事物里,才缔造出汪曾祺对昆明如此朴实的情感。

一个人要“活着”不能仅仅寄情于物,人越老越想要他人的陪伴,同时能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可以想象到汪曾祺先生倚在一椅上,独自一人安安静静地回想起曾经的故人偶记。他想起了自己与老舍先生的点点滴滴,又回忆起了贾平凹其人,为挚友德熙的离世感到遗憾,也想到了裘盛戎令人敬佩的二三事。但这些人大多都不可能再见到面了,想到这里,作者难免感到揪心,开始感叹时光不饶人,也许还流下了泪,发出一声叹息。

作者又将回忆的时间往前堆了些,想到了联大往事,如西南联大的文学系,新校舍成立的时候,以及他的地质系同学等,作者可能又会笑上两声。之后作者思绪越来越远,回忆起了人间琐事,想到了那些令作者哭笑不得的昆明的孩子们,但转念又想到了故乡的水引起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那令作者怀念但却再也没有机会到达的沽源,那人烟稀疏却舒适惬意的草巷口都是作者脑海里一挥之不去的色彩。作者在悲喜交加间回忆自己的一生。忽然她又思绪已转想起了当年自己以前游玩四方,从湖到江,从园到岭,从国内到国外的风光岁月。而此时的作者已是六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玩儿不动了。

他不在作品里喊叫。汪曾祺不在作品里仔细地,精彩地去描写自己的感情。写物就写其特点,写人就写他的习惯与经历。但从整体上看,就是在这看似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早已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感情。

《昆明的雨》初稿完成是2017年3月16日,时值汪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日。当昆明的雨季到来,我们在雨里隐隐约约看到了那么一位老人,提笔写作,泼墨作画。“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是忘不了那一天的情味。”我们不能忘记汪曾祺,就如汪曾祺不能忘记昆明的雨一样。

编者梁由之总结了“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博,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汪曾祺正是将自己生命的精华调动起来,将自己炼进了自己的文章里,将他的文章一点点地拼凑,就可以拼出个“活着”的汪曾祺。梁由之也感慨过“菌子已经没有了,但菌子的气味还留在空气里。风流不见秦怀海,寂寞人间五百年。要等多久,才会出现这么一位可爱的老头儿,才能见到如此精妙神奇的文字呢?”

在那昆明的雨中一直活着一位可爱的老头儿——汪曾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