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生物钟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影响,特别是CD8+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s)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研究发现,生物钟调控的促炎性关键细胞因子会调控MDSCs的数量变化,呈现昼夜节律性,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文章还提到了把握MDSCs的节律变化,在最佳时间点使用PD-L1抑制剂,可以取得最佳的抑癌疗效。文章最后总结了生物钟对免疫治疗的重要性,并呼吁在临床试验中对比不同时间给药的效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物钟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影响日益显现。
近期研究发现,CD8 + T细胞和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s)的出勤严格遵循昼夜节律。生物钟调控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会调控MDSCs的数量变化,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关键观点2: MDSCs在结直肠癌中的数量变化呈昼夜节律性。
研究表明,MDSCs在结直肠癌中的数量变化遵循昼夜节律,这是通过生物钟调控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
关键观点3: 在最佳时间点使用PD-L1抑制剂可以提高抑癌疗效。
研究表明,在MDSCs活跃时段早期使用PD-L1抑制剂治疗小鼠,可以取得更好的抑癌效果。这为未来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预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生物钟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清晰地浮现,这个月初奇点糕们刚刚提过, CD8 + T细胞到肿瘤部位的“出勤”严格遵循昼夜节律 ,今天一项最新研究就发现,CD8 + T细胞们的“死对头”——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s)竟然也是如此!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研究团队在《自然·免疫学》期刊发表的论文显示:生物钟调控的促炎性关键细胞因子会调控以PD-L1阳性为特征的MDSCs,使它们在结直肠癌中的数量变化呈昼夜节律性,进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而把握住这种节律变化,趁MDSCs数量最多时使用PD-L1抑制剂,就能取得最佳的抑癌疗效 [1]。 论文核心机制总结 在涉及免疫应答的各类细胞中,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了CD8 + T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都受昼夜节律调控,且 上午都是抗癌的“黄金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