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千古不易

竹乡之恋

千古不易  · 简书  ·  · 2022-02-11 11:54

随笔日记

昨天,应邀去南庄参加金火和晓兵的孙子的升学宴,这家的老太爷是我当年下放时的老队长,老太太是我们三个孩子们的接生婆,晓兵又是改革的老闺蜜,一直保持了几十年的交往。孙儿考上大学,自然我们是要去恭贺的。于是我俩带着笑笑又回了一趟第二故乡。



宾春的 万 顺 网约车直接到敬亭山家门口接我们直达南庄村金火家后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满门宾客中只有几位老人能认识我们,我们和所有的年轻人和孩子们都互不认识,我问笑笑,用那一首古诗能表达此情此景?笑笑立即吟起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啊!人生易老,世事沧桑。我们离开南庄已快四十年了,老一辈都一个个相继离世,八十岁以上的仅剩下风烛残年的水娣妈和和平妈二位老人了,我们这辈人都走了好几个了,不禁兔死狐悲,感慨万分!因为那时我们兄妹四人的的小伙伴们都是年过花甲和古稀之年的老人了。我在南庄办民办小学的学生均是过了半百近花甲之人了,一个个也都儿孙绕脖,三世同堂了。他们的儿孙见到我这位当年的知青自然是素不相识。大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感慨了!



村里 除了金火家热热闹闹,宾客满堂, 四处皆大门紧闭,静悄悄的。家家户户都只剩下象我这个年龄段的留守老人了,我和改革去了根生家、良锋家、冬林家、水娣家和新田家稍坐片刻。看了二位老和几位当年的小伙伴,拉了会家常便离开了。



原大队书记陶 良锋和妻根桃在家编织竹蓝,改革忍不住也重操旧业,扎了一个竹篮口。几十年未摸了,手还未生,倒引起许多的回忆。现在村边的竹园都做了宅基地,田边的竹园也因响应了政府退林还田政策,那令我留恋的背靠珩瑯,旁傍依弋江,四周翠竹环绕,土地肥沃,山明水秀,民风淳朴的竹乡已其实难符,名′存实亡了。当年捕野猪,打野鸽,掰竹笋子,捡蝉蛻,挖葛根,砍篮竹以及少男少女在竹林深处幽会的风流韵事,均成了难以忘怀的回忆了!



再说编打竹篮这种手艺也即将失传了,现代的青年均在外面打工谋生,在这繁华和浮躁的尘世间,谁还有心气坐在家中编织竹篮呢?人们手中的菜篮子已被塑料袋和五花八门的器具替代了,竹篮子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在菜市场中提着手编织竹篮买菜都成奇珍了,竹乡的往事自然均成了满满的回忆。



在村中间那幢破败无人居住的老房子上,还留着五十年前我亲手书写的大幅宣传标语:“破资产阶级四旧,立无产阶级四新。”这幅标语是当年我和江泽川,许大道三人为大队书写墙头标语时我的大作。那应是一九七二年间,农村还处于大集体时代。我奉大队张书记的指示,带着三个问题老人在珩瑯山的老虎洞中挖回的矿物颜料红土。

我和江泽川、许大道二位能书善画的民办老师在大队部的一口大水缸中,用滤豆浆的豆付布袋把红土过滤后,加上自己熬制的骨胶水,调合成书写颜料。用竹笋的竹衣扎成的写字的刷把,把整个大队二十几个村民组的显目之处的墙壁上均写上大幅的醒目的红色标语。还有“学大寨人,走大寨路。”等保留了半个世纪的彰显一个时代政治趋势和特点的政治宣传标语,它们均体现一个时代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主旋律。这幅标语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起起伏伏、左左右右、恩恩怨怨。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写照。见证了五十年之间的乡村巨变,如今还能清䀿地保留在墙头,的确实属不易。我用手机拍了下来作为永久的留念。



在金火家吃过酒,我们祖孙三人便告别乡亲们打道回府。因村里过于冷清,笑笑又吵着要回家,我们也不想过多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便打电话让宾春的万顺网约车来村里接我们直接回敬亭山了。

再见了,南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