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嫦娥六号返回地球:月球南极到底“藏”了什么?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24-06-26 09:03
    

主要观点总结

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降落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并带回月壤样本,任务期间实施了多项高难度操作。探测器在环月轨道对接、样品转移、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本次任务亮点在于获得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月壤样本,对研究月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验证了从月面返回地球的操作流程,为未来载人登月奠定基础。嫦娥六号任务还涉及对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的进一步勘察,建立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雏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嫦娥六号成功降落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

探测器在任务期间实施了多项高难度操作,如环月逆行、智能采样、月背起降等,成功将月球南极附近的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关键观点2: 嫦娥六号任务的关键环节

探测器在环月轨道对接、样品转移、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包括对接和分离、在月球轨道上的交会对接、热控制等。

关键观点3: 嫦娥六号的战略意义

获得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月壤样本对于研究月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验证了从月面返回地球的操作流程,为未来载人登月奠定了基础。此外,嫦娥七号将进一步勘察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嫦娥八号将建立中国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雏形。

关键观点4: 月球南极的水冰物质

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冰物质,这对于未来人类开发月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美国宇航局阿尔忒弥斯计划登陆的预选区。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月球南极附近存在水冰物质的证据。


文章预览

嫦娥六号探测器着上组合体在2024年6月2日成功降落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6月6日完成环月轨道对接与在轨样品转移,在25日返回地球。 在50多天的任务周期内, 嫦娥六号先后实施了 环月逆行、智能采样、月背起降等高难度操作,将月球南极附近的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图片来源:新华社 嫦娥六号落月的降落点位于艾特·肯盆地,距嫦娥四号着陆点的位置不算太远,艾特·肯盆地的特点在于曾经遭遇过大规模的撞击,形成的撞击坑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度为13公里。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大致位置(图片来源:NASA) 可想而知月球南极在经历了如此剧烈的撞击后,大量的月幔物质有可能被抛射至表面。根据月球轨道勘测的数据,艾特·肯盆地的铁、钛等元素丰度较高,其他矿石也比周围更丰富, 因此在该盆地采集样本并研究,对于揭开月球演化历史之谜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