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舌尖在奔跑

喝一碗提前打好的果蔬汁再谈减肥

舌尖在奔跑  · 简书  ·  · 2018-06-13 08:51

春天减肥失败了吗?没关系,还有夏天。

我最近在研究一种果蔬汁减肥的方法,非常好用。

其实吧,减肥也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这个果蔬汁能够清理肠胃,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搞一下的,毕竟这是一种减肥又清肠胃又天然没有毒害的方法。

那么你可能也会有疑问------

问:坚持早上喝果汁+晚上喝汤生活,多久见效?

答:有人在开始后的第三天左右,就会感受到排便顺畅了许多,身体也变得轻盈。但依个人的体质、身体状况、吃的时间及份量、次数、生活习惯不同,有些人无法立刻看到成效。

问:我有吃早餐的习惯,只喝果汁很容易饿,怎么办?

答:蔬菜跟水果压榨而成的鲜果汁,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及水分,只要喝1~2杯就会有充分的饱足感。特别是在早上,摄取不会对消化造成负担的食物,以提高排泄力是相当重要的。另外,早餐喝好消化的生鲜果汁,是提高减肥效果的好方法。

然而果蔬汁千好万好,总还是有人不愿意喝。

为什么?

1 懒

每天要提早半小时起床,洗蔬果切蔬果再打汁,有这个时间不如多睡会儿,也挺美容的。

2 不好喝

不知道怎么搭配好喝,想多加点蔬菜,结果一不小心打出一杯蔬菜汤,加点盐能下饭那种。

然而我自从发现了一个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的方法后,就开始每天一杯果蔬汁不能自拔了。

这个优秀的方法就是:提前做。

没想到吧?

其实提前做这种方法国外已经火了好多年了。

国外一些健康饮食网站上,果蔬汁提前做的专题尤其多~

(大概人类都比较懒,哈哈哈哈)

想想,如果集中把一周分量的果蔬都提前做好,每天早上起来,只要取出食材,然后按开机器搅打就行,岂不是很方便很快捷~

再也不用排队买餐车上的豆浆和鸡蛋灌饼了~

再也不用一边看时间一边想着到嘴边的早餐又吹了~

......

那么,怎么“提前做”呢?

①提提提提提前计划好每周的果蔬汁搭配。周末到超市采购好食材,回家洗洗切切,把食材以喜欢的口味组合打包装进密封袋并冷冻保存,大功告成。

②水果的果皮和籽富含植物生化素、抗氧化物,可以将水果连皮一起打汁。购买的时候最好选择有机水果,也可以用专门的果蔬清洗机和酵素把食材清洗干净。

③脾胃虚寒的人不建议空腹喝果蔬汁。可以先喝一杯温水或者吃一点东西暖暖胃再喝果汁,也可以往果汁中加入芝麻、姜片、小麦胚芽粉等食物去中和果蔬的寒性。

接下来的一周,你可以每天早上只花3、5分钟的时间,就能喝上一杯自制果蔬汁啦!

相信我,当你把这些食材包整整齐齐地码进冷冻室时,心情会非常畅快和充满期待。

那种感觉,就像在为自己的美丽充值。

就像变瘦变美的漫漫长路忽然间就走完了99%。

而剩下的1%,不过是每天早上按个开关,然后幸福地喝下去。

自己打的果蔬汁不好喝怎么办?

或者发挥不稳定,想换个花样结果就踩雷怎么办?

这种烦恼,我也有过。

我做了四五次失败了四五次,每次兴致勃勃的尝试,最后喝下的第一口就要吐出来...

不用怀疑,这是真的...

于是全部倒掉,呜呜呜~都不如我直接啃了~

幸亏我有好的品质------决不放弃,永不言败。

然后我翻阅了各种秘笈,终于总结出四大步骤,哈哈哈哈哈哈!!!(得意脸)

想要Freestyle地打果蔬汁,可不是那么任性滴,你还需要知道一些搭配原则!

1 选择协调色的食材

按同类色(色相相同,色度有深浅之分)搭配如“番茄+草莓”、“橙子+百香果”。

按邻近色(色环上相距90°以内)搭配如“香蕉+菠菜”、“苹果+胡萝卜”。

2 均衡味道

如果基础食材属于甜 味 水 果,可以加入一点柑橘类的水果增加酸味,如“青/黄柠、西柚”。

如果基础食材属于酸 味 水 果,可加入一点糖粉多的水果增加甜味,如“香蕉、苹果”,当然也可以加入蜂蜜/枫糖浆或者枸杞等甜味剂。

如果基础食材是蔬菜类有些不讨喜的青草味,可以加入柠檬、薄荷、香蜂草等去中和。

3 增加水分

如果基础食材是水分充足的水果,比如柑橘类、葡萄、西瓜、菠萝等食材,不加水也能做出口感很好的果汁。而如果出汁比较少或者原本的味道不是那么出众,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口感,可以加入适量的牛奶、酸奶、苏打水、养乐多、酵素等使得果汁变顺滑。

4 增添风味

如果想让果汁有点特殊的风味,加入肉桂、可可、生姜等会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我就很喜欢生姜,哈哈哈,是不是很难以接受?

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菜鸟了

木瓜牛奶啊,芒果啊巴拉巴拉都不在话下~

甚至打出来的果蔬汁上面飘着一层轻盈的沫沫,超级带感~!

我已经带着我的果蔬汁风靡了整个办公室,并且成功的俘获了小领导的心。

并且我发现养乐多真的是个好东西,仿佛任何果蔬汁它都可以救场!

不信你也来试试~

不说了,一会儿我要去采购水果了,看来瘦个十斤什么的指日可待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