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新变化,包括新增的“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文章还解答了关于保质期的几个常见问题,包括保质期的意义、新标准的变化以及关于保质期的误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保质期的意义
保质期是提醒销售方和消费者注意食品品质可能下降、劣变或腐败的风险,并界定食品安全责任的时间限制。绝大多数预包装食品需要标注保质期,但新鲜农产品等不属于预包装食品,其保存时间需按生活经验判断。
关键观点2: 新标准的变化
新标准对食品标签标识进行了‘升级’,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并规范了标注格式。同时,鼓励标示‘消费保存期’,以减少食品浪费。
关键观点3: 保质期的误区
文章指出了关于保质期的几个常见误区,包括并非所有食品都必须有保质期、保质期长短与防腐剂含量无必然联系、过了保质期不一定得扔以及只要在保质期内不一定安全等。消费者需注意食品的保存条件,并在开封后合理保存。
文章预览
(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 增加这两项标准将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食品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食品就一定安全吗? 1.保质期的说法从何而来? 面对家里刚过保质期的未拆封食品,许多人都有“过期扔了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扰。然而,啥叫保质期?保质期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衡量变质的“金标准”? 首先看结论:保质期不等同于食品的最后期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解释,设定食品保质期的意义是: 一方面,提醒销售方和消费者注意,在食品储存时间超过保质期之后,可能存在品质下降、劣变甚至腐败的风险。 另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