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河上牧童

好老师=伯乐+教练

河上牧童  · 简书  ·  · 2020-11-21 14:14

过去我们把好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园丁的主要工作是浇水施肥和修剪乱长的枝条。这代表了某个时代对教师行业的理解。但是,这个比喻已经无法准确表达今天我们队好老师的期待了。很显然,现在的社会和家长是不希望孩子被修剪成一个模型的。社会呼唤个性化、多远化的教育。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这样的需要提供了理论依据。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职能特长和特点,教育需要的是成就其特长特点,发展其天赋潜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元更优质的人才。

给予社会的认知和需要,对好教师的要求或期待就必然发生变化。那么,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得上是好老师呢?我认为,好老师应该是伯乐兼教练。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英才的种子很多,但是能发现和培养英才的老师并不多。由于学校是按照小、中、高学段制培养的,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够被各个学段老师发现和培养的几率就更低。所以,学校教育实际上造成了大量天赋潜能的浪费,淹没了成千上万的精英人才。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老师没有发现孩子天赋潜能的动机和能力。老师需要关注的仅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学成果,许多时候被窄化为学科考试成绩。受专业的限制,老师们充其量能够发现一些属于自己学科的专业特征的学生。但仍缺少长期发展的指引。

因此,好的老师应该像伯乐一样,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发现和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今天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过于单一侧面或者过于笼统。发现孩子的职能优势需要长期的观察,还需要一些非常专业的技术和工具。现在已经有许多有效的观测和评价工具,学校和老师可用以评价孩子的天赋特长。但是,遗憾的是能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去发现孩子天赋潜能的的学校和老师很少。

此外,老师还应该是一个教练。普通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引人。极少数老师能成为学生人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在《高绩效教练》一书中,对教练及其职能做了明确界定。教练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使他们呈现最佳表现;教练帮助他们学习,而非教导他们。教练必须从人的潜力去思考,而不只是看注他们的表现。教练方法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比平时更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们还在沉睡中的潜能。教练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客户的觉察力(感知、观察能力)、责任感(有权做选择)和自信心。一个人如果不觉察自己应该负责,就不会产生高绩效。要提升觉察力、责任感和自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人们“提出有效的问题”。

电影《夺冠》热播后,郎平再谈到女排精神时说:“女排不只有精神,还很专业。”排球比赛专业性非常强,要战胜对手,除了精神胜利,还有在技术上过硬。 2013年,她开始了中国女排职业训练模式,以首发与非首发取代主力与替补概念,储备人才,组建“大国家队”,减少对主力队员默契配合的依赖和高风险,不同人员更可组成灵活的阵容和战术随机应变;果断屏蔽国内大小比赛都要参加都要赢的声音,在比赛上大胆锻炼新人;坚持从基础练起,发球、拦网、接发球,每个队员的每个细节都细细地抠,积极学习各国文献,研究先进的立体打法;摒弃诸如有效锻炼大腿肌肉却容易让腰部和膝关节受伤的蹲杠铃等传统训练方式,组建由医生、康复师、体能教练、营养师、数据统计与信息研究人员和科研人员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通过动态监测进行科学的训练、分析和赛后康复,将伤病影响减到最低。郎平不仅充分发掘每个选手的特点特此,通过选人、训练、重组,打造了一直水平世界一流的女排队伍。

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其潜能,激发其潜能,成就其潜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和享受自己的天赋,成为一个真实的、优秀的自己。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