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千黛
读书很慢,喜欢慢读。 公众号:山千黛。欢迎关注和交流。 现阶段读书重点是补充知识,社科、历史、经管类为主,偶尔几本小说调节下。写书评主要加深个人的理解和分享个人的收获。 文章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征求同意。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今天看啥  ›  专栏  ›  山千黛

九十年代,世界为我打开一扇窗

山千黛  · 简书  ·  · 2018-01-10 14:55

九十年代,我十几岁,正是成长过渡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家和学校提供的信息却很有限。然而,世界还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为我这个小城镇的孩子,打开一扇窗,让我窥得一隅风景。这扇窗就是电视——不是现在的超薄大屏,而是一台古董黑白电视机。从此以后,新鲜事物扑面而来,应接不暇。

孩子爱看的当然是电视剧、流行歌曲类节目了。总是跟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哼着《追梦人》、《新鸳鸯蝴蝶梦》、《问情》、《潇洒走一回》,旋律至今难忘,那些剧情我却实在没什么印象。印象深的是《东周列国》、《三国演义》、《水浒传》、《宰相刘罗锅》这些经典,课本里干巴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故事,跟着爸妈看得津津有味。

一直憧憬大城市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深圳之恋》让我对深圳这个遥远的南方城市特别向往,琢磨着歌中唱的“黑咖啡”到底会是什么滋味。听着甜美中带着点忧伤的“青青岩石上一棵小小草”,也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不会像《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中的草儿一样,走进大城市。《918大案纪实》让我看到刑警们如何侦破轰动一时的大案,对警察的职业肃然起敬。《海马歌舞厅》里都是我想不到的情景,长大后才懂得一个个嬉笑的故事总是充满人生百态的思考。《飞来横福》里,台胞也来大陆投资开公司了。

盗版流行歌曲磁带是必备的,大陆、港台都有,王菲、周华健……歌星数不过来,同学之间经常互通有无,学校组织联欢会时也是通过放磁带来增添节日气氛。拿起一支笔和一盘磁带,就会想起手动倒带的笨拙。学校文艺活动,《大中国》、《外婆的澎湖湾》、《相约1998》、《东方之珠》是热门节目。全家一起看春晚,《如此包装》、《打工奇遇》都是百看不厌的经典,赵丽蓉老师对时代变化的精准把握,都反应在精彩的台词里。

老师们每次讲起三峡大坝、京九铁路,都洋溢着自豪。香港回归时看直播,激动地就像自己亲自参加了交接仪式。稚嫩的童声唱起《七子之歌》时,会觉得澳门好像隔壁省那么近。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校长组织全校师生在升旗仪式上齐声宣读抗议,那是第一次感觉自己正在亲自参与国家大事,连平时最顽劣的男同学都一丝不苟。《东方时空》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接地气,关注家庭和社会热点,天南地北、大事小情,一系列小栏目都不愿意错过,以至于假期整个上午都舍不得关电视。后来看过柴静、白岩松的书,才知道这幕后有陈氓很多心血。

虽然来自信息闭塞的小城镇,但这世界早已敞开怀抱接纳了我,让我通过电视这扇窗去熟悉它的脉搏,与它建立联系。我在心里画下这个时代的轮廓,虽不精准,却也不至于走样。网络兴起的新世纪,我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读大学,跟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聊起中学时代,总是很多共鸣。

九十年代对我来说是成长期,花样翻新的电视节目,让我对外面的世界建立了初步的认识,为走出家乡做准备。九十年代对走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都是成长期,新事物不断涌现,怀疑、尝试、改变,工作生活都不知不觉变了样。九十年代也是我国的成长期,就像《我和我的九十年代》的序一中所说,“九十年代其实是一个转变期,是中国的未来由朦胧而清晰、由迷惑而明朗的关键时代”。

九十年代没有随之而来的新世纪那样惊人的发展速度,它承上启下,蓄势待发,是改变思路、开拓视野、摸索试水、寻找方向、奠定基础的阶段。正是这十年的积累、助跑,才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加速飞跃。

所有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都会在《我和我的九十年代》中找回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各自咂摸出不同滋味,感慨万千。

用一个词来形容九十时代,我会选择“青涩”。一切都在转变,跌跌撞撞中调整步伐,努力寻找正确的方向,逐渐褪去青涩,走向成熟。

青涩的我,曾经随着青涩的九十年代一起成长,幸甚至哉!

2018.01.10雾凇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