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包括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年龄称谓。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龄称谓的多样性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非常丰富,从婴儿到老年,每个年龄段都有特定的称谓,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年龄的认知和生活经验。
关键观点2: 年龄称谓的详细划分
古代对年龄的划分非常细致,例如婴儿出生后的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岁都有特定的称谓,这些划分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重视。
关键观点3: 年龄称谓的文化内涵
许多年龄称谓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例如豆蔻年华、弱冠等,这些称谓不仅是对年龄的简单划分,更是对生命阶段的赞美和期待。
关键观点4: 年龄称谓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现代社会对年龄的称谓相对简单,古代则更为复杂和丰富。通过对古代年龄称谓的了解,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文章预览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 现在人们说年龄 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 简单明了 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 又是如何称谓呢? 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 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幼 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 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