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FBDD)在靶向“不可成药”癌症靶点方面的卓越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FBDD的技术起源、主要检测技术、主要片段优化策略,以及其在关键靶点应用案例中的表现。同时,文章还讨论了FBDD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FBDD技术起源与主要检测技术
FBDD技术起源于1996年,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识别药物发现起点的优化构效关系(SAR)的策略。主要检测技术包括核磁共振(NMR)、表面等离子共振(SPR)、X-射线晶体学等,其中NMR是最主要和理想的检测手段。
关键观点2: FBDD的主要片段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小分子片段的结合亲和力,有多种优化策略可用,如片段链接策略、片段生长策略、片段融合策略等。
关键观点3: FBDD在癌症靶点应用案例中的表现
FBDD已经成功用于靶向挑战性癌症靶点的配体发现,如Bcl-2家族蛋白、KRAS、MYC等。这些案例展示了FBDD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4: FBDD的未来发展前景
FBDD在未来的药物发现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策略的不断优化,FBDD将在癌症治疗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章预览
DOI: 10.1021/acs.chemrev.4c00892 侃侃而言 学以致用 有许多经过高度验证的癌症靶点一直难以成药或无法成药,这多是因为缺乏能结合小分子的合适的口袋,要么是靶蛋白作为位点大而平坦,要么是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界面。 而 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FBDD) 在靶向“不可成药”癌症靶点的应用方面发挥了卓越的作用。 近期(Mar. 5),美国 Vanderbilt 大学 Stephen W. Fesik 在 Chemical Review 上通过案例分享,展现了 FBDD 在发现高亲和力配体及后续药物开发中的关键作用,并汇总了多种常见的 优化策略 和涉及的 检测技术 。 原文开源,文末点击 “阅读原文” 可直达原刊。 01 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FBDD) 1.1 技术起源 1996年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识别药物发现起点的优化构效关系(SAR)的策略,通过检测小分子片段(分子量 < 300)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