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鱼米之王

学一招毛遂的心里战术,让你今生论辩无敌手

鱼米之王  · 简书  ·  · 2019-06-09 08:41

学一招毛遂的心里战术,让你今生论辩无敌手

论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的心理交锋过程,一个人的论辩失败常常是从心理上的崩溃开始的。雄辩高手往往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而发起强大的心理攻势。毛遂就是一位擅长玩弄心理战术的大师。从《毛遂自荐》一文中,我们可以领略一斑。

一、巧设陷阱,引诱对手失之于理

毛遂清醒地认识到,要展示自己的雄辩才略,就要找到一个施展的舞台,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突破口。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与论辩对手的地位相差悬殊。据理力争是论辩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前提是论辩双方地位的对等。在自己地位低下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急着据理力争,而是如何让对方接受你的“理”。

毛遂知道,现在高高在上的楚王,断然不会贸然接受自己的“理”的,必须另辟蹊径。毛遂的第一个妙计是,想方设法让对手失之于理,造成对手自觉理亏的心理压力,从而在论辩起始就占领上锋。毛遂本是平原君的门客,地位低微,绝无与楚王对话的资格。他巧妙地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设下陷阱,引诱对手主动与自己交锋,以便寻找到一展雄辩之才的切机。当合纵之事迟迟不决之时,毛遂便按剑拾级而上,昂首走上朝来。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两语便可解决,却为何从日出谈到日中,仍未商定?”楚王见有人竟敢按剑直闯朝堂,且出语不逊,不觉怒从心头起,便高声叱喝道:“大胆狂徒,本王与你家主人正在谈合纵之事,岂有你说话之地,还不退下?”这一来正中毛遂心怀,因为引出楚王的叱责,就是毛遂此时的真正目的。这样不仅得到了发言的机会,更使楚王完全陷于“失礼”的被动地位。毛遂设下的陷阱,其巧妙在于表面上毛遂是在责问平原君,实际上是在质问楚王,使楚王大为不悦,于是叱责毛遂,被毛遂一下子抓住了把柄。古人本来就十分重视“礼”,打狗要看主人,在主人面前叱责下人,自然是有看轻主人之歉,是一种“失礼”行为。毛遂正是在礼节方面设置了一个巧妙的陷阱,使楚王陷于无礼的境地,然后使楚王产生一种“理亏”的心理,使其一开始就失去心理上的优势。

二、大智大勇,慑服对手征之以信

恃强凌弱是人的一个本性。你越是软弱,强势者越是会欺负你。弱者获得只能是可伶你的眼神,而不可能是信服的眼神。在与强势的对手论辩中,不仅要有大智,而且要有大勇。要在强势面前毫不示弱,要有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才能在气势上不逊于对手。毛遂深懂得,仅仅让楚王理亏是不足以制服楚王的,楚王一定会凭借人多势众强国之王的威势而有恃无恐。因此,毛遂进一步以智勇语言,使楚王折服。当引来了楚王叱责后,毛遂毫不惧色,按剑直前,说道:“合纵乃天下之事,天下人都可以议论,况且在我家主人面前,你叱责何来?你敢叱责我的原因,无非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罢了。然而如今你我相距仅十步之遥,你的性命便握在我毛遂手中,还逞得什么威风!当年商汤凭借七十里之地而称王天下,周文王仅凭百里地,却使天下诸侯臣服,又有哪一个凭借了势众人多呢?”楚是地方千里,持戟百万的大国。在楚朝廷之上,小小的毛遂竟敢面责楚王,用武力挟持定纵,足见其勇气非凡。毛遂这不顾生死,大义凛然的豪气,不得不使楚王折服。在正面交锋之初,这非凡的勇气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据理不让,冲破对手心理防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对手,才能破解对手;只有抓住对手的软肋,才能以弱胜强击败对手。毛遂堪称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摸准了楚王喜欢被赞颂的心理,先对楚王的霸业赞颂一番:“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这已初步突破了楚王的心理防线。接着历数秦国对楚国反复凌辱的事实,且用激将法刺激楚王:“这是百代怨仇,赵国都为之羞愧,可大王却偏安于一隅,但求苟安,不求报仇复地,怎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呢?”一番番话,深深触动了楚王的内心,激起了楚王对秦国的愤慨。最后毛遂直接指出:“合纵是为了秦国,而不是为了赵国。”至此,楚王的心理完全崩溃,以致于立刻连连称是,说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毛遂的心理战大获全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