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AI科技评论

3D 视觉派:斯坦福具身智能人物关系图

AI科技评论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09-06 18:15
    

主要观点总结

苏昊、黄其兴、祁芮中台、卢策吾等人从3D视觉出发,改写了机器人的故事走向。他们经历了从3D视觉的黎明前黑暗到大规模数据集ShapeNet的成功构建,推动了3D视觉领域的发展。之后,他们转向研究机器人,探索具身智能的可能性。在苏昊、卢策吾等人的带领下,他们成立了非夕科技,并推动了具身智能在国内的发展。他们的工作涉及3D重建与生成、强化学习、Sim2Real与MBRL等领域,对具身智能的评测与评测标准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目前,具身智能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实现通用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3D视觉与机器人的结合

苏昊等人从3D视觉出发,通过构建大规模数据集ShapeNet,推动了3D视觉领域的发展,并转向研究机器人,探索具身智能的可能性。

关键观点2: 非夕科技与具身智能的发展

卢策吾等人成立了非夕科技,并推动了具身智能在国内的发展,他们的工作涉及3D重建与生成、强化学习等领域,对具身智能的评测与评测标准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关键观点3: 具身智能的崛起与挑战

目前,具身智能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实现通用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解决数据驱动迭代、持续精细操作过程以及机器人如何有效交互等问题。


文章预览

苏昊、黄其兴、祁芮中台、卢策吾、朱玉可、王鹤、王世全、弋力、莫凯淳……他们从 3D 视觉出发,改写了机器人的故事走向。 作者 | 赖文昕 陈彩娴 编辑 | 陈彩娴 2009 年,当苏昊第一次走进位于斯坦福 Serra Mall 353 号的盖茨大楼时,他刚经历完一场对人工智能的思想挣扎。 那时他刚参加完搭建 ImageNet。导师李飞飞从普林斯顿转到斯坦福任教后,他也随之从美国东部来到硅谷。在普林斯顿的算法课上,著名计算机科学家 Robert Schapire 认为,“计算机视觉的解决还要 200 年”。苏昊尝试与他的朋友顾春辉(伯克利博士)交流倾诉,顾春辉宽慰他,说视觉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但下一句是“可能还要黑暗 30 年”。 这难免使他对个人的学术命运与职业生涯感到担忧与迷惘。 结果,事物的发展出人意料——仅 3 年后,AlexNet 诞生,计算机视觉的星星之火迅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