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书童2002

住寺庙,吃斋饭,徒步五台(四)

书童2002  · 简书  ·  · 2018-06-11 23:35

上篇:住寺庙,吃斋饭,徒步五台(三)

中台出发去西台

东台顶下是不太陡的山坡,登顶安全不费力。

北台顶和中台顶下是陡峭的山坡,非常危险,好在是几百米,短短的一段。

中台出发后,山路平缓,附近甚至有村庄,沿途都是放牧的牛群马群羊群。

而且很近。五个台,中台和西台之间的距离最短。

很快到了西台脚下。

善良的万良师兄和万梅姐    (谢谢万梅姐准许)
第七站:西台顶下的西来寺

两位师父招呼大家在这个牌坊下休息。

这个牌坊左拐沿往上走,就是西台顶。

但此时已是傍晚,两位师父没让上西台顶,而是带大家右拐,去了西台顶下的一家寺庙投宿挂单。

这家寺庙名字叫西来寺。住宿条件也简陋,但比西台好很多。

我带大宝和大姐们住西房,师兄们住对面的东房。

放好背包,西来寺的师父们招呼大家去吃饭。

这家寺庙条件比较好,斋饭堂桌椅整齐,吃饭礼仪要求也高。大家端坐好等大师父们打过饭,才开始排队取餐。

拌汤挂面,还有馒头和凉菜,很不错。

西来寺的儿童出家人

我取了餐给大宝吃上,自己开始看前后左右的师父们。发现坐我前方的,是位小师父,五岁左右,比大宝还小。

因为年龄小,他有特殊待遇,就是有盒零食。吃过一块,旁边的一位女师父,二十岁左右,轻声提醒他不能再吃,开始吃饭。小师父很听话,放下零食开始吃饭。

一夜无话。

第二天没用闹铃,寺庙的鸡鸣把大家吵醒。走出房间,很冷!深山里的寒气和雾气冲击着皮肤。赶紧回房穿上羽绒衣。

走在院子里,又遇到几位儿童小师父。

我很纳闷。如果成人出家是因为尘世纠结看破红尘,那孩子们出家是为什么呢?

万梅姐悄悄告诉了我答案,这样的儿童出家一般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小身体弱,多病痛,怕俗家养不活,于是送到寺庙,靠佛祖护佑,养大再回俗家。还有一种就是被遗弃的孩子,佛祖慈悲,收了在寺庙养着,也成了出家人。

我心疼了!

七月炎夏都这样寒冷,孩子在襁褓时怎样度过寒冬!尿湿了裤子有没有人给换?要奶吃时又怎样地哭泣?这样的年龄应该活泼可爱看世界,在这冷清戒严的寺庙里又是怎样的无趣?!

好在还有一丝安慰,他们还可以吃到零食。

西来寺出发去上西台顶

吃过早饭,有的师兄们有力气,拿着水瓶接了很多山泉水。

稍做整顿就出发。这时候,有位女师父出来给大家讲西来寺的历史和山泉水的来历。果真是较大的寺庙,女师父佩戴了小喇叭,应该是专业讲解员。

原来西来寺大有来头,是一座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千年古刹。山泉水也很珍贵,叫“八功德水”,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佛教发源地印度,一个就是在这五台山西来寺。

怪不得师兄们负重也要去灌山泉水,原来是八功德水。

听过,大家赞叹一番,又分享了八功德水,然后继续出发去西台顶。

第八站:西台顶

东台虽然在施工,但主院完整。

北台施工完毕,新寺庙新院落。

中台在施工,仅有一座遗留下的主庙。

西台也是很简陋。

西台法雷寺

匆匆看过,师兄们去礼佛,我准备下山。大宝还在山下,和大师父和几位居士姐姐一起。

寺院里有几位虔诚朝拜者全身覆盖着黑袍,手捧经书在诵经。

还有一位乞讨者。七月的天还穿着棉袄棉裤,想来应该是无家可归,穿成这样好过寒冷的夜。一位师父经过,她跪下,托起双手。师父在她手上放了两个一块的人民币,一边放一边呵斥她:“你也该做些事,给院里扫地也好!”。看她连连点头,一副可怜相,但我心里再无怜悯之心。有手有脚,给寺庙扫院子也能吃口斋饭,何必这样卑微乞怜!

下来西台,大宝因为劳累,已经躺草地上睡着了,大师父和几位居士姐姐守着。

看我回来,大宝也醒了。我很感动,给大家拍下这两张照片。

大宝和大师父仪慧师

两位师父和居士姐姐们。    上面那个山顶就是西台顶。

等大家都下来,两位师父招呼大家继续前行。

接下来是徒步以来最艰难最危险的路。

踩着悬崖边走。

直接上图。

旁边就是千米悬崖

远处蜿蜒的小路

当时没怕,走下来再回头想,后怕。

这样切山路直上直下翻了两座山,穿过密密的森林,踩过几摊牛屎后,我们来到整个徒步过程最豪华的寺庙:吉祥寺。

敬请期待下篇:清凉桥旁的吉祥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