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纳米人

武汉大学Angew,贵州大学Angew,中科大Nature Commun.等成果速递 | 顶刊日报2...

纳米人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08-26 08:3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多篇文章的摘要和要点,涵盖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酶封装、电催化合成尿素、MOF的动态配体实现酶的封装、硝酸盐还原为氨的电催化、K和Li掺杂Co3O4影响催化分解N2O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稳定性以及蛋白降解和癌症治疗的增强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对OER性能的影响及自旋态调控策略的发展

武汉大学罗威教授等报道了通过元素掺杂改善CoOOH的OER催化活性,其中Mn掺杂能够将Co位点的自旋结构从低自旋变为中等自旋,促进产生高价态*O-Co (IV),从而提高CoMnOOH的OER催化活性。

关键观点2: 提高氧物种亲和性策略促进电催化合成尿素

贵州大学杨松教授、中山大学卢锡洪教授等报道了一种双金属形式的杂单原子催化剂N2-Fe-(N-B)2-Cu-N2配位结构(FeN4/B2CuN2@NC)催化剂,改善*OCO的C-N偶联以及质子化,这个性能超过目前报道的高活性电极的性能。

关键观点3: 使用MOF的动态配体实现酶的封装

南京大学袁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幸教授等报道将具有动态硼氧键的不稳定连接体引入介孔PCN-333中,得到具有增强酶负载和保护能力的PCN-333-TBTB,能够稳定尺寸超过MOF固有孔径的酶,扩大MOF材料在酶催化领域的应用范围。

关键观点4: Cu-Co双金属协同电催化NO3-合成氨

国立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Seungho Cho教授等报道了由双金属羟基盐转化得到高活性的双金属催化剂,均匀分布的Cu和Co催化物种形成协同作用,在NO3RR电催化反应中表现优异性能。

关键观点5: K和Li掺杂Co3O4影响催化分解N2O性能

波兰雅盖隆大学Zbigniew Sojka教授等报道了通过调节Co3O4的氧化还原性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虚键与占据态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驱动氧化还原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6: 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稳定性最大化

中科大王成威等人通过超快高温烧结(UHS)实现了高熵阳离子无序岩盐正极(HE-DRX)和LLZTO之间的热力学兼容性和充分的物理接触,构建了一个高度稳定的正极|电解质界面,提高了ASSLB的循环性能。

关键观点7: 限域的PROTAC纳米平台用于时空可调的蛋白降解和增强癌症治疗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于海军研究员等设计了一个限域的PROTAC纳米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活性氧(ROS)激活和响应乏氧的PROTAC前药,可精确调控BRD4的表达,实现肿瘤根除。

关键观点8: 用于有机溶剂中药物成分分离的超选择性大环膜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Suzana P. Nunes等人提出了使用界面聚合由完全交联的冠醚构成的膜,可有效保留和浓缩活性药物成分,高分离因子能够实现较小分子的区分,为制药行业带来重大进步。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