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我博士生导师教导我们,强者不能抱怨环境!可我这样的博士生,不光抱怨环境,我还抱怨隔壁课题组那个发了10+SCI的强者……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5-21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作者对博士生导师的吐槽展开,表达了作者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以及与隔壁课题组的差距,同时提到了实验室环境和仪器问题对心情的影响。作者虽然抱怨,但也知道自己需要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取得像隔壁大神一样的成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对导师天天念叨的“强者不能抱怨环境”持不同看法。

作者认为现实情况复杂,自己需要面对实验室的困扰和科研压力,与隔壁课题组的差距大,感到无法避免抱怨。

关键观点2: 作者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作者在实验室里工作繁重,做实验到两眼发昏,头发掉落,成果却寥寥无几。同时面临实验失败、仪器问题等困难,心态容易崩溃。

关键观点3: 作者的心理落差感。

作者看到隔壁课题组轻松取得成果,与自己辛苦却收获甚微的境况形成对比,心理落差感强烈。

关键观点4: 作者的态度和行动。

虽然吐槽,但作者知道抱怨没用,需要自己努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天能像隔壁大神一样取得成果。


文章预览

我必须吐槽一下!我那博士生导师,天天在我们耳边念叨:“强者不能抱怨环境!” 这话一出口,我心里就直犯嘀咕,道理我都懂,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啊! 就说我吧,每天在实验室里忙得昏天黑地,做实验做到两眼发昏,头发一把把地掉,成果却还是寥寥无几。再看看隔壁课题组那个大神,悄无声息地就发了 10 + 的 SCI,这差距,简直就是鸿沟啊!我能不抱怨吗? 我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面对那些冷冰冰的仪器和做不完的实验,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心态瞬间就崩了。关键是,失败还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我就在想,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要在这科研的苦海里挣扎。 反观隔壁那位强者,轻轻松松就发了高分 SCI,说不定人家还能早早毕业,走向人生巅峰。而我呢,还在为了一篇小论文愁眉苦脸。这一对比,我这心里的落差感就像坐过山车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