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任我行
聚焦于最新物理/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科技论文解读、DFT计算方法和科研趣事等。(投稿邮箱:1337524920@qq.com,欢迎投稿!)。注:暂不接商业推广!
TodayRss-海外稳定RSS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研任我行

维也纳工业大学/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Phys. Rev. Lett.: 莫特-安德森转变中杂质...

科研任我行  · 公众号  · 科研 物理  · 2025-08-18 23:4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维也纳工业大学M. Parzer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F. Garmroudi课题组在Phys. Rev. Lett.上的研究论文,研究了杂质带(IBs)的离域化及其对电子输运的影响。该研究通过降低Fe含量控制三元Fe 2-x V 1+x Al Heusler化合物的赝能隙内杂质态电子带的逐步形成,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观察,探究了原型莫特-安德森转变(MAT)的离域化过程。最终发现,在完全无序的V 3 Al中,电荷载流子的离域化导致电阻率与温度无关,比康铜更恒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考虑到在各种电子器件中广泛使用具有隙内杂质态的掺杂原子来控制半导体的物理性质,杂质带的离域化及其对电子输运的影响成为重要问题。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降低Fe含量控制三元Fe 2-x V 1+x Al Heusler化合物的赝能隙内杂质态电子带的逐步形成,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观察,探究莫特-安德森转变的离域化过程。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

随着x的增加,监测到原型莫特-安德森转变上迁移率边的形成,并在完全无序的V 3 Al中发现电荷载流子的离域化导致电阻率与温度无关,比康铜更恒定。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杂质带离域化的物理机制及其对电子输运的影响,为设计新型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支持。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