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咯血的临床治疗及常用止血药物的详细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包括垂体后叶素、血管扩张药物、抗纤溶药物、酚磺乙胺、血凝酶、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维生素K1、鱼精蛋白和甲强龙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咯血止血药物种类及作用
包括垂体后叶素、血管扩张药物等,这些药物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用法用量,适用于不同的咯血情况。
关键观点2: 止血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止血药物时需要注意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咯血发生机制和合并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血栓风险、过敏反应等。
关键观点3: 咯血的临床治疗
咯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文章预览
咯血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未能及时、正确处理的咯血有时会导致患者猝死。除了对因治疗外,运用各种药物来止血也是经常用到的措施。哪些止血药物能用于咯血治疗呢,我们具体来看看。 一、垂体后叶素 药理作用: 本品含有催产素及加压素,具有收缩支气管动脉和肺小动脉的作用,使肺内血流量减少,降低肺循环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是治疗咯血,尤其是大咯血的首选药物。 用法用量: 通常 5 ~ 10 U 本品加入到 5% 的葡萄糖溶液 20 ~ 40 mL,缓慢静脉注射或泵入,继之以 10 ~ 20 U 的垂体后叶素加入到 5% 的葡萄糖溶液 250 ~ 500 mL 中,缓慢静脉滴注, 直至咯血停止 1 ~ 2 d 后停用 。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需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滴速,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头痛、面色苍白、出虚汗、心悸、胸闷、腹痛、便意、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如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