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在国自然申请中关于“炎症”研究的最新热点和方向,以达格列净为例,探讨了药物与靶点作用的不完全一致性在科研中的意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科研过程中,对既有认知的挑战和反向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在科研实践中的价值和应用。此外,文章还通过多个实例,说明了在科研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质疑,以更全面地理解数据结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达格列净作为SGLT2的抑制剂在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达格列净通过非SGLT2依赖方式抑制炎症反应,挑战了药物与靶点的传统关系,成为研究亮点。
关键观点2: 科研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挑战经典,反向而行。
文章讨论了这种思维模式在国自然申请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研究中应用这种思维方式。
关键观点3: 对既有认知的挑战和反思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文章通过多个实例说明,在科研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质疑,以更全面地理解数据结果,挑战并发展现有的认知。
文章预览
之前梳理的“炎症”相关的主题推文( 国自然申请|研究“炎症”,有哪些“科研热点”或者方向? )中,有一项研究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 达格列净以 SGLT2 非依赖方式 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慢性心力衰竭。 达格列净 作为 SGLT2 的抑制剂 可改善慢性心衰,而靶点 SGLT2 被抑制后则不能改善心衰 ,这就引出来一个 药物与靶点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的问题 ,从而成为这项研究的一个亮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这也是国自然(特别是高分文章)的一个创新性模式的“套路”或者经典思维方式 —— 挑战经典,反向而行 。 稍微拓展一下: 在报国自然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挽救 ( 回复 ) 实验放到预实验中? 我们可以延续上面这篇文章的思路:当我们看到达格列净改善心衰的作用后, 是不是会从潜意识里默认“达格列净 = SGLT2 抑制(沉默)” ?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