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快乐豆多多

二胎妈妈育儿笔记之(五)——如何培养同理心

快乐豆多多  · 简书  ·  · 2019-12-12 17:29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几天,弟弟突发奇想开始自己洗PP了,虽说一大半是为了玩水,但也不想去打消他尝试自理的积极性。因此尽管需要收拾“残局”,也还是硬着头皮鼓励他了。

大概是第一次自己洗,还处于摸索阶段,并且也想和哥哥“互动”,在一边刷牙的哥哥的裤子和鞋面上被洒上了一些水,于是叫唤起来:妈妈,你看弟弟呀!把我身上弄的都是水!怎么能让他自己洗呢?

在一边“隔岸观火”的我先是批评了弟弟,并强调了自己洗的规则,然后安慰哥哥说:弟弟是不好,把你衣服都弄湿了。不过他才三岁,刚尝试,我们给他多一点耐心好吗?

于是,哥哥带着一副“懒得跟你一般见识”的不屑的表情中洗漱完毕。

弟弟洗完在一边看动画片时,我来到哥哥床边跟他聊了一会:你是不是觉得弟弟自己洗不干净还要收拾很麻烦呀?

他嗯了一声。

其实吧,他现在就是你小时候的样子,你那个时候也特别渴望自己做成点事情,快快长大,如果当时嫌麻烦不给你锻炼的机会,你可能要好晚才能学会呢!

他若有所思。

我继续深入: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很多事情都想不通,但是现在当事人的角度可能就好理解一些了。比如弟弟自己洗PP,他的想法是什么呢?

“想玩水,也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边思考边回答。

对,弟弟想做点事证明自己长大啦,可以像哥哥一样做好多事情啦!所以我们帮帮他、等等他,好吗?

他用力地点点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往往,我们无法理解别人而恼怒或者委屈,是缺少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步骤。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故意而为之,只是没有这样的习惯,只是因为从小缺乏对“同理心”的培养和训练。

同理心,就像一颗种子,大家都可以有,但能否存活甚至结出硕果,这几天需要父母的悉心浇灌,逐渐培养和耐心等待。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首先,要学会尊重。 也就是说,要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即使对方是天真幼稚的孩子,行动不便的老人;是满身灰尘的建筑工地工人,是街边的小摊小贩,人人都是生而平等,死亦平等。不因为对方弱势而居高临下,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份职业。

欧美推崇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动作,本身就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而我们的父辈一般采用“威严压制”居多,作为新时代父母,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

其次,需要结合实践。 只有实践过后才有深刻的体会,这并不是说别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需要我们去经历,而是尝试做一些平时不曾接触的事。比如让孩子做家务,就是让他体会父母的辛苦,同时珍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平日里,我家孩子(特别是3岁的弟弟)想要做菜一般我和老公都是支持的,即使他们搞得一团糟,收拾起来很麻烦,但也都尽量让他们去体会劳动的辛苦,同时收获劳动的幸福。

再次,需要耐心引导。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包括同理心在内的任何习惯也都需要时间的累积。一开始,需要父母耐心的不断的引导,试着去感受另一个角度。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最后,需要以身作则。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的言行举止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首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并且照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一味抱怨孩子不懂体谅。生活在理解和包容中的孩子,对待他人会少很多戾气,内心柔软而又坚定。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去世的高以翔,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为人处事的温暖及人真是深入人心,因为他成长在一个充满爱和包容的家庭里,同理心已经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

所以,与其抱怨孩子不懂事、脾气大,不如先换位到ta的角度,试着感受ta的感受,这样,也许会减少很多矛盾和戾气。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能够让他们现在和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避免很多麻烦和冲突,更顺畅的立足并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更多的心情去感受这个世界上一点一滴的真诚,一草一木的美好。

一起加油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