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Blender与科学可视化》一书的内容及作者介绍。文章主要讲述了Blender在科学可视化中的应用,包括破碎结构的画法。文章提到了两种真实的破碎方法,均为几何节点操作,并介绍了Voronoi纹理和沃洛诺伊图节点的使用。除此之外,文章还提到了作者在QQ群的分享内容和其个人知识星球的分享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Blender与科学可视化》的作者李浩东及其研究方向和成就。
李浩东是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杭州思斐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特任副研究员。他的作品入选Nature等知名期刊封面。
关键观点2: 文章讲解了使用Blender绘制破碎结构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使用体积立方体节点和Voronoi纹理,第二种方法使用了新开发的几何节点沃洛诺伊图。
关键观点3: 文章提到了QQ群和个人知识星球的分享内容。
作者在QQ群中分享了关于Blender科学可视化的内容,并在其个人知识星球上分享更多内容,如《Blender与科学可视化》的电子底稿等。
文章预览
《Blender与科学可视化》by 李浩东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杭州思斐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特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自然科学可视化、分子结构可视化、计算机算法艺术。原创科研绘图教程总阅读量过百万,可视化作品入选Nature、Nature Catalysis等数十种知名SCI期刊封面。代表作有《3D科研绘图与学术图表绘制》、ChemBlender分子可视化插件。 往期链接: (一)Blender软件界面介绍 (二)Blender 3D视图和对象基本操作 (三)网格对象及其数据 之前说过,本书的提纲并没有完全拟定,所以在撰写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顺序。其间也会穿插科研绘图的案例讲解,今天的内容就是关于破碎结构在Blender中的画法。 (案例)破碎结构的Blender画法 问题源自Blender科学可视化QQ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