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凌萱23143

不扩大化”不“翻旧账”

凌萱23143  · 简书  ·  · 2019-08-06 23:17

“家长要就某一问题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就事论事,有什么问题谈什么问题,干净利索,切勿借题发挥、把问题扩大化,甚至揪住历史问题不放。有些家长在气头上就容易联想,喜欢把孩子过去的老底都翻出来,絮絮叨叨,没完没了,这样做只会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孩子的反感。以下是一对父子的谈话:

“你到哪里去?

“和朋友出去。”

“到底和谁去?”

“初中的老同学、王姨家的巍巍、八楼的德胜和后街的顺子。”“顺子?是不是在毕业前出事的那个顺子?”

“老爸记性真好。”

“我告诉过你,不要和顺子来往。那孩子太捣蛋了,差一点没被开除。上次你们几个就是因为他,差点闯大祸。你们这次去哪里?”

“我们去商场。”

“不买不卖到商场干什么?”

不干什么,就是逛逛。”

“简直是浪费时间!年轻人不在家好好学习,到处闲逛,再加上那个顺子不出事才怪呢。你功课做完了没有?上次考成那个样子还好意思出去闲逛“老爸,有完没完?您想象力真丰富,不就是出去玩吗?啰啰嗦嗦,你烦不烦?”

小子你听着,给我说话放尊重点。老老实实早点回来,要不然有你好看的。

这是我今天随便看一个电视剧里的场景。而这样的对话可能在真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孩子身上都发生过。在有些家长看来,这也许正是个批评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可这样的教育效果会好吗?正如对话中的儿子所说的,不就是出去逛逛吗?本来就是件小事,却被父亲上纲上线,弄得这么复杂。复杂化的主要原因是父亲没有做到就事论事。如果父亲意识到无限的引申只会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这位父亲肯定会控制自己的联想在这段短短的谈话中,联想力丰富的父亲有两处就翻了儿子的旧账:上次你们几个一起…、上次考成那个样子…

孩子最厌恶父母只要他一犯错误,就把陈年老账翻出来。

有的父母喜欢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把前几个小时,前几天,甚至是前几个月的错事都搬出来:“你说你这孩子,上个星期上课不好好听讲,挨了老师批评,昨天作业错得一塌糊涂,今天作业还没做完就开始看电视。”很多家长惩罚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扯西拉,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来,有的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

孩子会怎么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有的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找茬整他)……也因此对改错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教训惩罚孩子务必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一次不良行为应该只被批评一次,不能因为一次行为就连续受到批评。早晨犯了错,批评后,就完了。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又念念不休,不停地对孩子斥责:“你说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一大早就把碗摔破了。”这种唠叨式的反复责备只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批评孩子,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一次不良行为就足够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