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动力电池产业资讯与联盟动态信息。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年会回顾|连芳教授:针对固态电池界面问题的新材料研发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 公众号  ·  · 2024-07-05 21:56
    

主要观点总结

连芳教授报告了针对固态电池界面问题的新材料研发成果。报告涵盖了新型材料体系的研究、致密化电极和单体电池的推进、载流子传输的挑战、双导电材料的设计、单离子导体的应用、双导电聚合物的优势及其在磷酸铁锂和钴酸锂体系的应用等。此外,还介绍了离子电子双导电的碳基材料、自修复体系的设计及在负极界面稳定中的应用等。最后,强调了新材料体系对于未来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要性,并感谢资金支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材料体系的研究和开发

连芳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材料体系的研究和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以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关键观点2: 致密化电极和单体电池的推进

团队推动了由传统的多孔电极向致密化电极或致密化单体电池的重要进程,旨在构建连续的、稳定的离子传输,同时建立稳定和连续的电子传输。

关键观点3: 双导电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团队设计了双导电材料,通过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的单元进行复合,提高了正极负载量和活性物质占比,并实现了活性物质的高利用率。

关键观点4: 单离子导体的应用和优势

单离子导体在提高临界电流密度、延缓金属锂枝晶的成核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团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关键观点5: 离子-电子双导电的碳基材料

团队研究了离子-电子双导电的碳基材料,通过在碳纳米管上进行接枝,实现了均匀的电子导电网络,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

关键观点6: 自修复体系的设计和应用

团队设计了自修复体系,通过不对称聚合物的结构实现了界面稳定化,有效抑制了界面电阻的提升,并拓宽了电化学窗口。

关键观点7: 新材料在硅基负极的应用

团队还研究了新材料在硅基负极的应用,设计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新体系,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文章预览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精简,未经过报告嘉宾审核 【 针对固态电池界面问题的新材料研发 ——北京科技大学 连芳教授 】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针对固态电池界面问题的新材料研发”,因为这些年一直围绕着一些新材料体系的研究和开发,所以今天也特别有幸能和大家交流一些针对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以及对固态电池我们团队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今天下午的报告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中间有两个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第一个就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添加剂,它具有高的电子电导率,同时兼具着离子电导率,也就是双电导这样一些新型的材料体系。第二个具有自己修复功能的电解质和粘结剂,这针对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开发,比如说一些超高镍正极,包括硅基负极,针对这样的一些正负极材料进行自修复体系的设计。 首先是研究背景的介绍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