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葡萄园里的羚羊
活着是为了讲述 2020全国诗书画家创...
今天看啥  ›  专栏  ›  葡萄园里的羚羊

聚焦丝绸之路003:伊朗高原5大自然区域

葡萄园里的羚羊  · 简书  ·  · 2020-12-22 18:17
现代伊朗地图

伊朗高原在两河流域的东部,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东部。整个伊朗高原地区可以分为5个自然区。

第一个区域 称之为扎格罗斯地区(Zagros),因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ountains)而得名。这地区主要是由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扎格罗斯山岭和由山岭向两河流域延伸的平原所组成。西北部山岭地带雨水较多,沿山谷形成众多河流,全部汇入底格里斯河。诸多平行河谷的北端有大、小扎布河和迪亚拉河;在南端有卡尔黑河和卡伦河,两条河流在分别汇入底格里斯河的同时,也在下游地区形成了伊朗地区最大的冲积平原,称之为胡泽斯坦平原(Khuzestan Plain)。胡泽斯坦平原的地形状况和气候条件与两河流域平原近似,具备古代文明产生的适合条件。公元前3000年代前后,大致在苏默(苏美尔)文明产生的同时,这里产生了 以拦文明(Elam) ,以后的 波斯部落也在平原的东部地区崛起 。以拦虽然在地理上和两河流域接近,但其语言、种族却和印欧系的民族颇有渊源;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则和伊朗高原的诸多民族保持着紧密联系,所以,人们一般还是把以拦文明视为波斯文明的起点。

第二个区域 是伊朗高原的内陆盆地。这是伊朗高原的中央地带和主体部分,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河流不能入海,多为山丘、沙漠和零星草原地带,盆地中心马丹地区有部分河流和绿洲,古代农牧业较为发达,这里是 伊朗历史上米底王国(Medes 或玛代)的所在地 ,也是波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第三个区域 是里海(Caspian Sea)沿岸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带河谷、平原、湖泊相连,海洋气候温暖而湿润。河谷往上有茂密的森林,河谷往下则有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这里农作物品繁多, 有稻、玉米、茶叶、棉花、甘蔗、水果等 ,同时, 蚕桑业和养马业均较发达 。这一地区聚集着相当多的人口,在古代伊朗文明发展史上,这里也是文明最早产生的地区之一。

第四个区域 是帕提亚地区(Parthian)。该地区东邻东伊朗地区、西临里海,南为大沙漠,北为科彼特山。这里沙漠、草原地带居多,但科比特山麓北坡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合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南坡的 阿特腊河谷是古代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帕提亚地区曾经崛起过 安息帝国 (或帕提亚帝国 Parthian Kingdom,247BC-224AD),这一地区也是帝国文明的发源地。

第五个区域 是东伊朗地区。它西接伊朗中部沙漠地带,东临印度河谷,南为印度洋,北为阿姆河谷。这一地区山川、河流、草原相间,河流均从东北向西南流入中央沙漠边缘的沼泽和绿洲之中。这一地区在古代有 操达罗毗荼语的居民居住 ,他们同以拦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关系。东伊朗地区畜牧类、商业都很发达,商站、城镇众多,有“千城之国”之称。 这一地区,也是古代两河流域与印度河流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统观波斯文明产生的地区,不难看出,以拦、米底亚、波斯崛起之地,均有适合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这些地方一般都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适合人口居住。而沙漠、山脉的分割,则使他们在有限的面积和范围内进行交流和交往,并组建自己的管理组织而形成国家。而另一些地区则为沙漠和荒丘所包围,气候干燥,缺少降雨,有利于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创造精神的培养。作为印欧语系或与印欧语系有关联的的部族或民族,他们到达伊朗高原的时间虽然有早有晚,但在历史上他们都有渊源关系,他们均是波斯文明的创造者,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文明形式,虽然形态各异(如有奴隶制城邦文明、王国文明和帝国文明),但均是一脉相承的波斯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以上五个区域来看,最有利于人口的聚集和文化的发展,肯定是 第一个区域 ,就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地边缘地带-- 扎格罗斯地区(Zagros)的 胡泽斯坦平原(Khuzestan Plain) ,这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和人口居住。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使古代伊朗的早期文明产生在两河流域的边缘地带,而且,在地理上胡泽斯坦平原既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部分,又是伊朗高原的延续部分,这就决定着以拦人(Elam)注定要和两河流域的居民发生某种交往,波斯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碰撞也必然发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