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小米汽车智驾系统引发的事故,引发行业内关注。资深汽车研发工程师周强指出,国内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引导方面存在缺失,可能导致用户对技术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安全隐患。文章通过探访济南市区的车企门店,了解到不同车企在智驾系统用户引导方面的实际情况,并详细描述了各车企的销售人员如何介绍智驾系统,包括是否需要培训、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等。周强强调安全至上,认为车企应清晰告知用户智驾系统的边界和局限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宣传。他也提到了行业规范和法规的重要性,建议国内车企加强用户教育和风险提示。文章还提到了其他汽车从业者对智驾系统限制使用和宣传时提高责任感的看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内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引导方面存在缺失。
可能导致用户对技术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关键观点2: 不同车企在智驾系统用户引导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同。
有些车企要求用户在使用智驾系统前进行培训,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各异,有的仅为“激活”或“免责”。
关键观点3: 部分车企过度宣传智驾系统的先进性,淡化其使用风险和局限性。
周强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
关键观点4: 安全至上,行业应规范用户引导。
周强强调车企应清晰告知用户智驾系统的边界和局限性,而不是只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他也提到了行业规范和法规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4月1日,小米汽车智驾系统引发的事故在汽车行业内引发关注。 (点击查看详细报道) 资深汽车研发工程师周强 (化名) 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引导方面存在缺失,或导致用户对技术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埋下安全隐患。他认为,车企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清晰告知用户智驾系统的边界和局限性,而非一味追求技术宣传。 为了解国内车企在智驾系统对用户引导的实际情况,4月1日晚,新黄河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区的6家主流车企的线下门店。结果显示,4家车企要求用户在使用智驾系统前进行培训,而所谓的培训大都为看视频,或者非A即B的考试,看起来更像是“激活”或“免责”。而其余两家则明确表示无需专门培训,交付时讲解即可。 无需专门培训?销售淡化风险,强调“上手即用” 在长城智选门店,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