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关于“该不该加班”的争论,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阐述了剩余价值和层层剥削的概念,指出企业应将基础工资提到合理水平,而不是依赖员工加班。文章还提到一些企业宁愿给高额加班费,也不愿提高基础工资的情况,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文章讨论了分配机制畸形、市场竞争扭曲等问题,并给出了一个思考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了剩余价值和剥削的概念。
文章通过家庭大扫除和水电工老板的例子,展示了剩余价值和剥削在现实中的运作方式。
关键观点2: 文章指出企业应该将基础工资提到合理水平。
作者认为如果实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企业应该提高基础工资,而不是让员工靠加班来维持生计。
关键观点3: 文章揭露了一些企业宁愿给高额加班费,也不愿提高基础工资的情况。
作者提到一些企业利用高额加班费来规避提高基础工资的责任,这种做法仍然是对员工的剥削。
关键观点4: 文章讨论了分配机制畸形和市场竞争扭曲的问题。
作者认为分配机制的畸形和市场竞争的扭曲是导致企业不愿意提高员工工资的重要原因。
关键观点5: 文章给出了一个思考题:现在的加班工资是否就应该是五天八小时的工资。
作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工资制度,提出一个合理的工资结构,让员工得到应有的报酬。
文章预览
最近网上关于"该不该加班"的争论特别激烈。 有人说:" 要是真实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工资肯定要降 !" 这话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但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门道。 先给大家讲个生活中的小事儿。比如家里大扫除,老妈给老爸50块钱承包了这个活。老爸转手10块钱派给我,我又用5块钱忽悠弟弟去干,弟弟吭哧吭哧拖地擦窗,最后就挣了五块钱。 这个例子可能不太准确,但这就是典型的"层层扒皮"——大老板包工程,转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找劳务公司,最后到打工人手里可能只剩点渣渣。 再举个更贴近打工人的例子,有个水电工老板接了个活,业主给他1600块。老板转头对工人说:"这活给你20块钱一小时,干八小时160块。", 工人干到下午发现活没干完,老板又拍着胸脯说:"加两小时班,我再给你100块!"工人乐呵呵地加班,还觉得老板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