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谈雅飞
小说作者,作品《孤岛》《流年谁与共孤光》《褪...
今天看啥  ›  专栏  ›  谈雅飞

散文杂记 | 站在迷雾中央看世界--致溺死在蜜罐里的一代人

谈雅飞  · 简书  ·  · 2020-07-11 15:11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九零年至零零年出生的九零后,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最和平的年代。不用经历战争带给人类的恐慌,也不用体会饥饿造成的躯体损害。

他们以最小的成本舒适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不幸,是因为太多人身上承载了不属于自己梦想的家庭愿望和社会期待。体会过贫穷生活的长辈不再愿意让孩子受一丁点苦,只是一味地想让孩子出人头地。

最后亲手把后代打造成了只会埋头苦读,从不接触社会,生活能力一塌糊涂的“废人”。

晋惠帝执政时期,时逢严重饥荒。百姓多饿死。然而不经世事的皇帝坐于皇位之上,大为不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我们如今的这代人中,像当初的晋惠帝这般不谙世事的人不在少数。

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自己闯荡过社会,也就不会知晓普通人的艰辛与不易,空习得一身读书的本领,没有社会实践的支撑,如何运用自如?富裕优渥的生活中从未有过稀缺感,又何谈学会珍惜呢?

从长辈的角度来说,他们极力为自己辩解:我们当年的日子那么苦,现在条件好了,我只是不想再让我的孩子受同样的罪难道错了吗?

不再受同样的罪,和再也不受任何罪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人类成长的过程中会遭遇痛苦,这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任何人都必然要在不断阵痛的状态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倘若人为剥夺了这一环节,天真地以为真的可以让一个孩子一生无忧成长为社会栋梁,那恐怕是错得离谱了。

等到孩子成人之后家长往往就会发现,你自己培养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品学兼优、能力强大的优秀人才,而是一个只会死读书、行动力差、没有理想并且理所当然认为他人应该为自己奉献一切的冷血动物。

这种蜜罐式浸养出来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痛苦的。

长大成人后,他恍然发现自己原来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有能力做各种事,那份自我厌恶感有时会反向投射回父母身上,即:都怪你当初只教我学习,现在我什么也不会,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这回你们开心了吗?

付出了全部心血,却得到子女如此评价的父母,便会后悔失望:我怎么会培养出这样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来!

一个轮回走下来,究竟是谁错了,谁又该为谁的人生负责呢?

人生的多姿多彩在于它并非只有学习这一个主题。很多时候我们将视野放得过于狭窄,以致于被未来的生存焦虑和恐惧控制了心智,抛却了人生意义中的其他因素,永远追着面包跑。

一个只会追逐面包的人生是乏味的,它缺少快乐、理解、梦想和太多太多东西。同样,一个只有蜜糖的生活也是不现实的。

人的一生,要走什么路、要摔多少跤因人而异不可避免。试图通过人为干涉,让自己的孩子一跤都不摔的长辈,动机出于爱,结果却往往害了这个人。

而且接触多了不同的人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 那些小时候父母心疼不让摔跤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摔得更狠、更疼。

而且,该摔的跤,一跤都不会少。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儿子,在刚进入青春期的年纪就被父亲送到港口码头,和船工们同吃同住同睡。

为的就是磨练出孩子坚韧不拔的品格。

而普通人家却往往众星捧月似的把孩子捧到天上去,家族成员多一些的家庭里,两代人将近七八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和愿望,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

碰到别家的小朋友和孩子打架,孩子们自己还没有着手解决问题,家长们就火急火燎上门理论,替孩子出头出气。

一个优秀成年人本该拥有的自尊、自立、自强的能力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被剥夺殆尽。

剥夺的爱,是对个人能力的最大迫害。

当然这其中不乏某些成年长辈自身的自卑问题尚未解决,他需要身边时常有个无能的孩子来衬托他的存在价值,弥补自卑。

前段时间开放了地摊经济,趁着难得的机会我也去体验了一次。

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它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利益,而在于隐形的内在改变。从选租摊位到挑选货品,再到进货出摊,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实践经验。

它让我看到了与人交流的价值,看到了销售能力的魅力也意识到了物品真正的价格。这些东西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人,归根结底是锻炼出来的。

社会化的过程必须通过接触社会来完成,而不是仅仅坐在课堂里读书。

这篇文写给如今仍身处迷雾中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动用自身觉察力,从蜜罐世界里跳出来。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长辈,放弃保护孩子永远不受任何挫折的美好幻想。

生存游戏从来不轻松且充满危机,但这里绝不缺少乐趣,只要能力足够,每个人都可以玩得很好。

欢迎来到变幻莫测的成人世界!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谈雅飞/Tanyafei1201

3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