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机关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微信公共平台,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服务,为中国食品药品产业服务,架设在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食品药产业之间的桥梁,社会各界了解食品、药品的窗口。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关注 | 警惕!“保健品”诈骗盯上老年人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公众号  · 食品安全  · 2025-05-06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人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增强防骗意识,远离诈骗陷阱。文章指出当前老年人在选购“保健品”时应该注意认清产品本质,警惕虚假营销套路,增强防骗意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认清“保健品”本质,科学理性消费。

老年人在选购“保健品”时,需要认清产品本质,分清用品类和食品类,不要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不适、治疗疾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关键观点2: 警惕虚假营销套路。

老年人要警惕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诱导购买“保健品”,选购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免费”陷阱,拒绝夸大宣传,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关键观点3: 增强防骗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老年人要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多学习防骗知识,多听取家人意见,多关注消费维权。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要及时投诉举报。


文章预览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人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年人追求健康养老的美好愿望推动“保健”市场日益繁荣。一些不法经营者炒作“保健品”概念,通过低价旅游、免费讲座、免费鸡蛋以及“包治百病”等形式,设置套路与陷阱,对产品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诱导老年人消费,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老年朋友在选购“保健品”时,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认清“保健品”本质,科学理性消费。 所谓“保健品”产品数量众多,大致分为用品类和食品类。用品类一般包括保健功能纺织品、保健器械、五官保健用品、生殖健康保健用品等外用产品。食品类主要包含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按照国家标准,声称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