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DeepSeek公开了名为DeepSeek-V3/R1的推理系统架构,通过跨节点高效并行技术提高了吞吐量和降低了延迟。其成本利润率高达545%,引发了行业内的关注。该文详细介绍了DeepSeek-V3/R1的设计原则、技术实现和性能数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DeepSeek-V3/R1推理系统简介
DeepSeek公开了全新的推理系统架构DeepSeek-V3/R1,旨在提高吞吐量和降低延迟。该系统采用跨节点高效并行(EP)驱动批处理扩展,计算与通信并行处理。
关键观点2: 系统性能与成本
DeepSeek-V3/R1的每个H800节点每秒处理73,700个输入/输出token,成本利润率高达545%。尽管实际收入低于预测,但由于定价策略和服务商业化程度的不同,利润率仍然很高。
关键观点3: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高吞吐量和低延迟,DeepSeek-V3/R1面临了跨节点通信、数据并行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挑战。DeepSeek通过采用预填充-解码解耦架构、dual-batch重叠策略、五阶段流水线技术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挑战。
关键观点4: 大规模跨节点专家并行(EP)技术
DeepSeek-V3/R1中包含大量专家模块,采用大规模跨节点EP技术。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批处理规模,从而确保了每个专家模块获得足够的批处理量,实现了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迟。
关键观点5: 负载均衡的实现
在大规模并行中,负载均衡是关键。DeepSeek在预填充、解码和专家并行三个阶段都实现了负载均衡,以确保所有GPU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