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言米

G059 生气的电动牙膏20181213

言米  · 简书  ·  · 2018-12-13 06:52

M妈带六岁的女儿逛商场。孩子想买电动牙膏。妈妈觉得那个又贵又麻烦又不适用根本不想买。但孩子说:“我不同意,我没试过,没试过怎么知道不好用。”妈妈觉得让孩子体验一下也可以,就买了。

回家后,妈妈发现孩子不会使用电动牙刷,每天早晨都要问、要折腾,很麻烦。妈妈觉得很烦、很生气。最奇怪的是,孩子每天都揪在牙刷上,妈妈一开口,她就哭。妈妈更烦了,直接要求孩子把电动牙刷当普通牙刷用,别搞来搞去了,孩子又哭。妈妈觉得,花了几百元,比普通牙膏贵几十倍,买了个大麻烦。

从此,电动牙刷成了M妈心里一个梗,堵得很,看到电动牙刷就想发火,心里异常烦躁。

J问:“电动牙刷这件事,你的感觉是什么?”

M妈:“很烦躁,看到女儿和牙膏就烦。当时确实不想给她买,但她坚持一定要买,只好答应。而且当时我就说了,这牙刷肯定不好用,试完后,孩子肯定会认同我说的话,我说的是对的。”

J:“嗯,电动牙刷是买了。但只是头脑的迎合,当时头脑答应了,但内心根本不相信孩子能总好电动牙刷,根本不愿意买。所以每次孩子在与牙刷出现状况时,内心的不认可一步步呈现出来。孩子每使用一次,妈妈内心对电动牙刷的不认可就明显几分。孩子的使用不过是在验证自己内心的不认可。慢慢的越来越不认可,不相信电动牙刷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孩子自然能感受到。所以妈妈一开口,孩子就想哭。表层是牙刷事件的困惑,里层是妈妈的委屈!”

心理分析:M妈此刻正处在典型的假接纳期,当时,妈妈在接纳孩子的需求时,就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心不甘情不愿的给孩子买了东西,买完后又觉的俱多不妥,然后从受害者角色转化为抱怨者角色。

J继续往下剥洋葱:“你觉得接下来你可以做什么?”

“练功!搞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J“练功是可以,是一个方向,但和孩子的部分要补上,先处理好。孩子也堵着呢。

“跟女儿道歉,行不行?但我怕涉及到序位问题,也怕孩子因此而得寸进尺。”

J:“道歉有很多方向,倒不是涉及序位问题。看你是为事件本身道歉,还是为自己的呈现态度道歉。”

J:“你心里不接纳孩子的尝试,只想着让孩子后悔。所以,首先要为自己的需求和行为负责!先搞定自己才能接纳别人。”

“那我怎么做才是对自己负责?”

J:“直接说自己做决定时的真实想法:“妈妈听别人说电动牙膏不适用,很浪费时间,不好用,还贵。可能还会有其它更麻烦的事情。宝贝你如果一定要买,那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接纳用电动牙刷产生的各种可能结果。”

J:然后,把可能造成的结果告诉她,提醒她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再让她做决定。如果你一定要买,妈妈支持你,但出现类似问题你自己要能坦然接受,不能抱怨别人。你得对自己的决定负全责,好的坏的都要接受。”

“如果让她负责,她以后都不敢提要求怎么办?”

J:“她都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但她得为自己的需求负责。每个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如果她为了责任而不敢了,说明她喜欢得不够。”

M:“我的本意是:她用得不好,迟早要用回普通牙刷。结果每天都盯着牙刷,她用好了,心里不爽,用不好心里得意。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自己本来就不接受,然后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J:“嗯嗯,先处理自己的情绪,自己完全接受了才可以接纳孩子。”

【教练给M妈剥洋葱的要点:站在M妈的角度去感受她的感受,去理解去突破(你的感觉,你的状态,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下一步如何做?你打算做点什么?直接呈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去盯着孩子的想法找应对方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找答案是演绎、猜测,是绊脚石。只有帮助M妈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才能把事情搞明白。】

第二天,M妈反馈:通过这番对话后,M妈明白了自己情绪的来源,也清楚了孩子之所以哭是因为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对电动牙刷不接纳,内心委屈,害怕。M妈自己的情绪平静了。回家后开始帮助6岁的女儿处理孩子的情绪,刚开始时,无论妈妈怎么说,孩子一句话都不说。

但当M妈说到:“你不想再跟妈妈提电动牙刷的事,是因为你害怕,你恐惧,你担心妈妈不准你用电动牙刷,把你的电动牙刷没收了。”孩子的眼泪沙沙流下来,哭了起来。M妈知道,女儿的疼点找到了,女儿的情绪塞子被拿开了。憋了几天的女儿一直瘀堵的情绪闸门终于打开了,女儿的情绪重新流动起来。妈妈同理到了孩子的关注的点上。

然后,M妈继续告诉孩子:“宝贝,牙刷是给你买的,它就属于你了,你怎么用都可以。没有你的容许,谁也不能拿走它。用还是不用,好用还是不好用都由你决定,你对它负责就好。”孩子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即不害怕妈妈不容许她用电动牙刷,也不内疚了。

言米(Yanmi08)20181213


                    欢迎点赞(点亮心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