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制造业存在“内卷式”竞争现象,表现为横向“价格内卷”和纵向“链条内卷”两个维度。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涉及宏观结构(内需与外需)、中观结构(平台与产业链)和微观结构(企业规模和数量)三个层面的市场结构变化。研究发现,三个层面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价格内卷”和“链条内卷”行为,最终影响了制造业利润及其高质量发展。综合治理制造业“内卷式”竞争,需从技术创新升级、产业链协同机制、市场监管体系、内需结构改善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内卷式竞争的内涵与表现
内卷式竞争是指供给侧持续扩张而需求侧响应相对滞后的结构性失衡背景下的企业决策行为,表现为资源有限—过度竞争—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的状态,常常伴随着非理性乃至扭曲的企业行为,如恶性“价格战”、排他性协议等。
关键观点2: 制造业“内卷式”竞争的形成机制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S(Structure)—竞争行为C(Conduct)—企业绩效P(Performance)”分析框架,分析了内需与外需影响下的宏观市场结构变化、平台发展与产业链重整带来的中观市场结构变化、企业规模和数量变化带来的微观市场结构变化,探讨了制造业“内卷式”竞争现象的形成机制。
关键观点3: 综合治理制造业“内卷式”竞争的建议
提出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全方位扩大内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等政策建议,以缓解制造业“内卷式”竞争现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