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熵
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熵

顺丰赴港折价吸金,国际化成新赌注

新熵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24-11-29 17:08
    

主要观点总结

顺丰在港股二次上市,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国际业务未站稳,国内利润被压缩,赴港折价吸金成为其眼下最好的选择。文章分析了顺丰的股价表现、财务状况、业务模式及国际业务拓展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际业务未站稳,国内市场利润空间被压缩

顺丰面临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国际业务尚未稳固,国内市场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负债一路攀升。为了拓展国际业务,顺丰选择赴港上市筹集资金。

关键观点2: 顺丰赴港上市情况

顺丰在港股上市后首日收盘平收零涨幅,第二天迎来破发。虽然顺丰的业务规模和市值在不断扩大,但股价表现并不理想。

关键观点3: 顺丰的业务模式与挑战

顺丰采用自营模式,面临加盟模式的通达系和极兔快递的冲击。顺丰在主营业务上的资本投入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回报。此外,顺丰在国际业务上的拓展也面临着UPS、DHL、FedEx等巨头的竞争。

关键观点4: 顺丰的国际化战略

顺丰已把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押宝在国际化上,计划通过并购模式扩大海外业务布局。然而,顺丰需要抱到一条可以抗衡电商系快递企业的大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文章预览

国际业务未站稳,国内利润被压缩,赴港折价吸金已是顺丰眼下最好的选择。 原创@新熵 作者 丨 茯神  编辑 丨 龙葵 登陆港股二次上市的顺丰,首日收盘平收零涨幅,却在第二天迎来破发。 去年6月,极兔快递率先叩响了港交所的大门,顺丰紧随其后于8月提交招股书,却在半年之内未能完成聆讯导致递表失效。今年6月,二战港交所的顺丰终于如愿,11月27日以每股34.30港元的价格正式发行,顺丰集团的创始人王卫在港交所成功敲钟,一同现身的还有快递小哥 。 要知道2000亿市值的顺丰背后,离不开近50万名快递“小哥”的支撑。顺丰2023年的成本费用中,有近36%的成本都来自于人力外包。 通常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选择在港股二次上市后,交易价格一般会低于前者。二级市场上还有A/H溢价率或H/A折价率的说法。11月26日,顺丰在A股上以42.07元人民币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