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筱筱青青

筱青读诗经(9)汉广—女神女神我爱你

筱筱青青  · 简书  ·  · 2018-10-14 08:02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lóu)。之子于归,言秣(mò)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休思:休息。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汉:指汉水。

游女:汉水之神或 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江:指长江。

永:水流很长。

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翘翘:众也,秀起之貌。

错薪:杂乱的柴草。

楚:杂薪之中尤翘翘者

秣:喂马。

蒌:草名,即蒌蒿

筱青解经:

诗经开篇就是一首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主人公都出现了,虽然经历了“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之后,好歹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最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了。这篇情诗,却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一般理解为一个樵夫和游女的爱情。

游女,有说是神女,传说远古人郑交甫在汉水遇见两位游女,出于爱悦,上前索要她们的饰物。游女们送他玉佩,他放在了怀中,但是走了十几步发现怀中空空如也,再回头看那两位女子也悠然不见,原来她们是汉水上的神女。

也有说游女就是汉水之畔游玩的少女。

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对于一个樵夫来说,一个偶然路过的游玩少女更适宜凡尘俗世的谈情说爱。

一个伐木的樵夫在汉水之滨偶遇一个来此地游玩的少女,“最是那不经意的回眸,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深深地打动了樵夫的心,虽然他深深知道,那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即,但他情愿为她“衣带渐宽而终不悔,为其消得人憔悴”。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南方有又高又美的乔木,却不可在其浓荫之下停靠休息。汉水之滨有既清且丽的女子,却是可望而不可求。(还是南有樛木好,可以葛藟累之。)

第一章即借乔木之高不可休憩,暗示女神不可企及。

第二章和第三章则层层递进表达对女神的一往情深,和面对现实的冷静从容。

樵夫站在江边遥遥相望,面对浩瀚的江水,将婉转的情思,化作长歌浩叹。奔涌不息的汉水横亘在他们之间,诗人连用四个“不可”否定了他们之间的可能性。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樵夫明白自己和游女之间的距离,就如同浩瀚的江水,永远无法泅渡。“即不能游泳,也不能划船”。

诗的第二、三章为我们描绘出一段幻境中的美好时光:“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有两种解释:

一是女神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樵夫说,如果有一天女子出嫁了,哪怕新郎不是他,他也愿为这女子砍柴燃薪,筹备婚礼,喂饱马儿,前去迎接,甘心为她忙前跑后。诗经中谈到砍柴,多与婚嫁有关。因为古时候的婚礼多在晚上进行,砍柴伐薪,燎之以炬。

二是做梦娶媳妇,醒来是个梦。

梦中“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梦中“游女”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

在短暂的沉溺之后,他再一次发出了“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的感叹。

一首《汉广》读出了多少现实的无奈,和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也许正是因为距离,女神才永远是美的,就如张爱玲所说得不到的永远是心口的朱砂痣,得到的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