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心理咨询师的自恋脆弱性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包括通过与儿童进行心理咨询来观察和理解自恋特质的方式。文章还讨论了自恋来访者的心理咨询过程,以及咨询师如何培养移情和调适能力来有效应对这类来访者。最后,提到心理咨询师面对自恋特质时如何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心理咨询师同样面临自恋特质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源自个人历史、未解决的冲突或治疗角色的固有挑战。
咨询师通过理解自恋病理的核心特征,包括自我凝聚力、自我连续性和自尊调节的缺陷,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自身的自恋脆弱感问题。
关键观点2: 通过与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自恋脆弱感的根源,并增强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
观察儿童的防御机制和移情反应有助于咨询师反思自己的需求和动机,并发展出更有效的咨询技能。
关键观点3: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使用理论来掩盖自己的自恋脆弱性,这可能会阻碍真正的自我反思和情感调适能力的发展。
咨询师需要意识到这种倾向,并努力保持开放和自我批判的态度。
关键观点4: 培养对自恋来访者的镜映、理想化和客体关系的理解,可以帮助咨询师更有效地满足来访者的需求,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这要求咨询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敏锐的临床洞察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文章预览
本文字数5000+|阅读预计需要15min 文丨邱敏 (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通过在与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中仔细研究自恋发展的动态,咨询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自恋脆弱感的根源。 尽管与成年人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也能够帮助咨询师去发展和处理自身的自恋问题,但自恋问题所引发的脆弱感大多根源于咨询师本人儿童时期的经历,因此在与儿童进行心理咨询过程他们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童年时期未解决的镜映需求、理想化需求和自大需求如何继续影响着他们的自我意识以及他们对来访者的临床工作。 图/《乔乔的异想世界》 早期自恋需求的中心地位 咨询师可能会观察到儿童是如何努力忍受并采取措施应对那些挑战其自大自我形象的情况。 他们经常使用的另一种防御机制是投射。 例如, 一个有攻击冲动的孩子可能会指责他们的同伴或兄弟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