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主人公小王长达数年的考公经历。小王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考公,期间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仍然坚持不懈。他通过考研失败后开始全职考公,期望通过进入体制内获得稳定的工作和待遇。然而,考公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以及内心的挣扎。最终,小王在经历多次失败后逐渐走出低谷,找到了一份编外的工作,并继续备考公务员。文章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考公热和对稳定工作的追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主人公小王的考公经历
小王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考公,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坚持不懈。他通过考研失败后的经历,全职考公,期望进入体制内。然而,考公之路充满竞争和压力,他经历了多次失败后逐渐走出低谷,找到了一份编外的工作,并继续备考公务员。
关键观点2: 考公热的背后
考公热现象自古以来存在,人们对入仕的执念从未改变。许多人希望通过考公务员获得稳定的工作和待遇。然而,这也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
关键观点3: 小王的转变和收获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考公失败后,小王逐渐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学会了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他找到了一份编外的工作后,逐渐走出了低谷,并继续备考公务员。这份工作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目标。
文章预览
考公上岸,已成为当代许多年轻人的终极目标。 2025年国考招录近4万人,报名人数高达319万。尽管国考连续7年扩招,报名人数仍屡创新高,“考公热”持续升温。相比之下,考研热度却在持续下降,2025年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50万。 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早日拥有体制内的“铁饭碗”,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35岁之前“上岸”。为了“上岸”,有人花费数十万元报名考公培训班,有人脱产数年埋头备考,甚至不少人开始全国巡考。 每个人都在执着“上岸”,可到底何处是“岸”? 今年27岁的小王,大四时第一次踏入考研的考场,从那一刻起,他拉开了一场漫长且看不到终点的考试战役。 大学毕业后的5年里,他被困在家乡小城的房间里,脱产考公考编。 6年,18场考试,这是他22岁到27岁的全部人生履历。 以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