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律师在医院病房“扫楼”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行业现状和挑战。文章提到三类人员被禁止进入医院,包括医药代表、发小广告者和律师。文章通过讲述朱莉的经历和医院护工王阿姨的证词说明了律师在医院病房推销服务的实际情况,并指出这种做法被称为“扫楼”。文章还提到了行业内人士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包括律师行业的竞争压力增大、案源压力增大、当事人更加挑剔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其他新闻事件,如巴拿马审计署发现的特许权违规行为、高校裁撤文商科的情况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律师在医院病房“扫楼”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律师行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和案源压力增大。
律师们通过在医院病房寻找潜在客户来推销法律服务,这种现象被称为“扫楼”。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律师行业的竞争激烈,为了获取案源,律师们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来寻找客户。同时,也说明了当事人对律师的选择更加挑剔,需要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律师的服务质量和价格。
关键观点2: 律师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问题。
文章中通过朱莉等人的经历说明了人们对律师职业形象的看法和认知,以及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些人认为律师的形象与现实不符,存在差距。此外,一些律师为了获取案源,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也影响了律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
关键观点3: 文章提到了其他新闻事件,如巴拿马审计署发现的特许权违规行为、高校裁撤文商科的情况等。
这些事件与文章主题虽然不直接相关,但反映了社会不同领域的现状和挑战。巴拿马审计署发现的特许权违规行为说明了监管问题的重要性;高校裁撤文商科则反映了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挑战。
文章预览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投稿:124421734@qq.com;法律咨询: 18710828321。 近日,网上流传着某家医院贴出的“告知”显示 ,三类人员禁止入内,分别是医药代表、发小广告者和律师。 将律师将其他两类人员相提并论,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并大叹,医院也是没有办法了。因为,到医院里“扫楼”的律师太多了,尽管其中可能很多人是冒充的律师,可导致患者的意见很大,医院也是没有办法了。 此前,2024年上观新闻报道(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不到一天时间,‘律师’来了一二十个。”躺在病床上的朱莉惊讶地发现,自己住院这两天见到的律师比医生护士还多。 2024年11月的一个下午,朱莉在路上被电瓶车撞倒,小腿骨折,住进了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某三甲医院骨科。刚入院没多久,就有好几个自称律师的人走过来,说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