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沐子恒

马超:时乖命蹇的乱世英雄,却抱恨而终

沐子恒  · 简书  ·  · 2018-12-04 21:59

文/沐子恒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已经四十七岁的骠骑将军马超向刘备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道奏疏,言辞凄婉,令人一阵心酸。其大意如下:

“微臣一门二百余口都被曹操诛杀殆尽,形单影只,只剩下弟弟马岱可以传承宗脉,我把他托付给陛下,别的,就没有什么了。”

似乎从刘备进占巴蜀之地以后,马超就默默无闻的忍受着落寞,全然没有了在渭水营前,面如冠玉白袍银甲,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时的英武之气,当年的马超锐气逼人,正是不减吕布之勇。可叹他过早的背上了太多的血海深仇,在诸侯之间常年辗转奔波,在逆境与苦难中挣扎。当他得知他一家被诛的消息后捶胸吐血,痛不欲生,有谁知道,在马超投奔张鲁,又归顺刘备的过程中,掩藏着多少风雨的折磨。


历史的记载太过生硬,从其中我们只能看到马孟起这位孤胆英雄屡尝败绩:渭水前,曹公用贾诩离间之计是马超韩遂自相猜疑,将其打得大败;占领凉州之后,马超又被叛徒出卖,进退两难,投奔张鲁,虽然他勇力过人、杀出重围,但是妻子杨氏、家眷仆人陷落围城惨遭屠戮,几番风雨的漂泊,他才选择,做了刘备麾下一员大将。乱世风云激变,正所谓适者生存,绝不会相信眼泪,他终于重整旧日气象,成都城下,再振雄风,令刘璋懦弱之辈不战而降,成为刘备入主成都的第一功臣。

刘玄德虽然赞叹这位骁勇盖世的将军,但仅仅限于“有超在,必得益州”而已,在此之后却遭到猜忌与防范,他终究没有再受重用。当他神采飞扬、和刘备称兄道弟的时候,却发现刘备的身旁站了两个按剑而立的护卫,关羽和张飞。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马超:要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因为你只是个外人。当局者如此对待马超,其他文武乘机排挤便是顺里成章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孟起虽有盖世武功和英名,也只有坐困愁城,“危惧”而已了。

马超性格刚烈,当初起兵之时割据一方,也算一方诸侯,后来落难,寄人篱下,不免在皓月当空、夜静无人之时独自喟叹,徒有一腔热血也只能徒叹奈何,只能安心的为蜀国镇守北大门汉中。在刘备的眼里,他似乎比其他人更容易背叛,这也正是刘备对他不放心之处了,毕竟他在历史上有不少不光彩的事情。

马超的悲剧有多种原因。缺少能为其出谋划策的智谋之士是其重要原因。这与马超刚愎自用的性格不无关系,如此则无法吸引能人智士,终于只剩下孤家寡人;其次,和韩遂内斗消耗了西凉军自身的力量。原本就远离故土、长途远征的马超军本应和叔父韩遂拧成一股绳,避免相互猜忌,可惜一代英豪免不了本性的弱点,使得韩遂背弃马超而去,最后马超几十万西凉大军,只剩下三十多骑兵,向淀西临兆逃去。他能做的,就是杀韩遂手下几个裨将军而已。

英雄豪杰已成过往。鈡惺有诗云:“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后人再谈这些事,也不免带几分书生气,站在后世嘲笑前人罢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