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系统新闻信息发布,领导讲话、文件通知、政策解读等政务类信息发布。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云南省教育厅

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云南这个科技小院,牛!

云南省教育厅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25-05-06 14:5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报道了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师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的多年努力与成果。他们扎根一线,开展多年生稻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科研成果与农户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了技术的广泛应用并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云南大学师生在曼恩村开展多年生稻的研发与推广

报道了云南大学教师在边远农村地带开展多年生稻的研究工作,以及学生积极参与的状况。

关键观点2: 科技小院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落地

描述了科技小院将科研方向与农户需求结合的方式,让科研成果真正落地并产生实际效果。

关键观点3: 多年生稻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改善

重点说明了当地农民通过采用多年生稻种植技术,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并能够在农闲时从事其他工作。

关键观点4: 学生的成长与收获

描述了在科技小院学习、生活的学生的经历与成长,他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并对乡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关键观点5: 科技小院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总结了科技小院的工作对当地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包括种植的推广和对乡村的改造。以及科技小院师生的期望与对未来的展望。


文章预览

5月初,在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数百亩试验田如棋盘般整齐。一群年轻人正卷着裤腿在泥泞的田埂上穿行,时而俯身查看稻苗长势。在太阳底下,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在稻田旁的机耕路上,几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在调试着大型无人机。不远处,由傣家吊脚楼改造的实验室内,手持叶绿素检测仪的研究人员正在忙碌。这些身影,正是扎根在此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师生。 5月4日,云南大学农学院教师黄光福在稻田旁调试无人机。(受访者供图) 2019年,云南大学农学院教师黄光福带着两名新生,辗转抵达这个边陲村落。最初,村民看着师生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身影,有人被感动,也有人不解:“说是来做科研的大学生,怎么天天光挖地?”“这么高的学历窝在山坳里种田,到底图啥?”随着年复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