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指出了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寻找意识的困难,并阐述了真实性哲学在理解意识问题上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作者关于人工智能和意识的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神经系统实验和人工智能研究不能揭示意识的本质。最后,文章指出了真实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意识研究应如何在拟受控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现代科学研究无法揭示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大脑的属性,但现代科学无法揭示神经元如何构成神经网络及其工作原理,如果意识不包含在这些基本原理之中,那么它在哪里?当人工智能研究者制造出会说话的机器时,并没有发现意识。会说话的Chat GPT却没有意识,这是因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象并没有涵盖意识的领域。
关键观点2: 真实性哲学在理解意识问题上的重要性。
真实性研究使我们找到了不同于科学之光的其他路灯。在它们的照耀之下,科学、心灵、人文宗教之间不再存在着黑暗地带。为什么?因为基于真实性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意识之谜的钥匙存在于真实性的某一个领域。换言之,在真实性哲学的灯光之下,虽然无法立即回答什么是意识,但应该如何解决却是可以探讨的。
关键观点3: 人工智能不可能有意识的原因。
人造神经网络、人工智能不会有意识,因为它们是用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证明这些原理为真需要普遍可重复的受控实验和受控观察(或作为其符号表达的数学)。而在普遍可重复的受控实验和受控观察中,可控制变量和可观察变量中都没有主体,仪器和程序中也不会有主体。只有在拟受控实验(观察)中,主体可以参与并控制某些变量,才能探讨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的问题。
文章预览
电话 | 010-82030532 手机 | 18501361766 微信 | tech9999 邮箱 | yw@techxcope.com 来源:AI科技大本营 【编者按】 当语言模型越来越像人类,“意识”这一哲学和科学交界的谜题依旧未解。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场科学与哲学的碰撞?今天,我们带来《我的哲学探索》一书中最为深刻的一章,作者试图以哲学的视角、科学的案例、认知的反思,走出现代科学对“意识”的困境,照亮一条从“现代常识理性”迈向“科学理性”乃至“真实性哲学”的道路。 AI 有意识了吗? 这是一个越来越难以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 OpenAI 发布 o1 之后,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智能错觉:AI 不再只是机械地回答问题,而是表现出一种“似乎理解了你”的状态。与此同时,DeepSeek R1 的推出,也让推理能力成为大模型的标配,“像人一样思考”成为新的技术追求。 从技术角度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