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实验室中因实验失败背后隐藏的阴谋,包括故意破坏实验条件、对实验材料动手脚等恶性竞争行为。文章还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的建议,如勇敢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正面交锋,收集好证据并交给导师解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实验室里的恶性竞争事件频发
文章中提到了多起实验室中的恶性竞争事件,包括故意破坏实验条件、杀害实验动物等,这些事件对科研人员和实验造成了严重影响。
关键观点2: 恶意破坏实验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文章认为这些恶意破坏实验的行为背后可能与评奖评优、留学深造、优质工作机会等资源的争夺有关。
关键观点3: 解决这类问题的建议
文章建议同学们要勇敢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与其正面交锋,收集好证据并交给导师解决。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必须坚守道德底线,通过良性竞争为自己争取利益,但不能不择手段。
文章预览
当你在实验室里挑灯夜战,反复做着同一个实验,然而实验中变量和参数实在太多。 屡败屡战的你开始怀疑一切,企图通过逐次改变一点实验条件找到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 然而,实验并不全是因为科学的复杂性而失败,有时,失败的背后隐藏着人性的阴暗面。例如: 你的同门故意往你培养基里倒酒精。 Nature 就曾报道过这么一件离谱的事。2009 年 12 月, 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医学博士生希瑟·艾姆斯(Heather Ames),逐渐开始怀疑她的研究出了点儿问题。 她在研究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需要做蛋白质印迹分析(WB)来分析样本中的蛋白质。艾姆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查看印迹时,发现六个样本中有四个似乎出现了问题, 预期出现的条带却出现在错误的泳道上。 经过对实验的梳理和修改,艾姆斯在五天后再次做了实验,但是 完全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