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重庆之声

匠心传承 | 五一劳动节,听一个满满都是“五一”的故事

重庆之声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5-01 16: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学院起源于1951年的五一机器制造厂失业工人培训班,历经发展,如今已成为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精湛工匠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详细描述了学院的发展历程、成就以及所秉承的工匠精神。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院历史背景和发展

学院起源于1951年的五一机器制造厂失业工人培训班,经历了多次迁徙和发展,最终成为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工业起步、工业立校,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人才。

关键观点2: 学院现状和成就

目前,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多个,与多家合作单位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累计获得奖牌及优胜奖多项。

关键观点3: 学院秉承的工匠精神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是‘真本事拿的出,真本领顶得上’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学院始终保持着滚烫温度和澎湃力量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人才。


文章预览

传承匠心之火,共筑劳动之光 聆听五一故事,坚定青春信仰 今天(5月1日)起 重庆之声推出“匠心传承”栏目 今天(1)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来听一个满满都是“五一”的故事。1951年的五一节前后,在江北区的五一机器制造厂,失业工人培训班在隆隆机声中开课。70多年的风雨兼程,由五一机器制造厂发展而来的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代代传承着五一人的真工夫和技能报国的精神,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人才。 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江北三洞桥的五一机器制造厂里,培训班的工人们穿着整齐的工作服学习技术。没有教材,教师们上课多采取实际操作的方式,直接带学员“上手”。“三天不摸手离生,三分技术七分工具。”在这些标语的鼓励下。80年代,工厂生产出西南地区最大最长的牛头刨床远销海外,年总产值高达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