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印发了《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推动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全方位呵护青少年体质健康。该措施从课程、赛事、场地、师资、保障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包括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增设比赛日、完善运动设施、强化师资队伍、科学干预指导、加强运动安全防护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
包括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及不少于40分钟的体育锻炼活动,并强调基本在校内完成。
关键观点2: 增设比赛日,丰富体育赛事体系
每月至少安排半天的“乐动比赛日”,并开展各类赛事,如“班级赛”、“年级赛”等,吸引学生参与。
关键观点3: 提升体育课锻炼实效与防范安全风险
指导各区为学生配置运动手环,帮助提升锻炼实效并防范风险。
关键观点4: 建设校内场地与“15分钟运动圈”
要求新建学校提高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已建成学校则通过“立体扩容”等方式加大场地建设力度,并建立学校与附近公共体育场馆的共享机制。
关键观点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倡导“人人都是体育工作者”,建立学科教师带练体育活动的培训和认证体系,形成“教师带着学生动,导师陪着学生玩”的运动氛围。
关键观点6: 科学干预指导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开展运动技能等级测试,并针对体质健康水平处于良好以下或相关指标存在不足的学生开具“运动处方”。同时搭建市、区、校三级学生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监测服务平台。
关键观点7: 强化意外保障与减轻后顾之忧
推进学校配备AED急救设备,完善校园运动伤害快速响应机制,并为所有学生配置运动意外伤害专项保险,扩大保障范围。
关键观点8: 校家社协同与绩效考核
指导学校制定“一校一案”,并进行体质健康抽测。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大力宣传优秀体育表现,让全社会关心校园体育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