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今天看啥  ›  专栏  ›  BIE别的

“梦核” 是生活喘不过气时的安全词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25-05-20 12: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别的沙龙”对话事件展开讨论,涉及“附近”的失落与重构、中式梦核的怀旧视觉表达、怀旧与“附近”的内在连结以及找回失落的“附近”等途径。文章由青口和柳丁两位作者共同撰写,探讨了怀旧情绪的力量和对理想世界的宣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附近”的失落与重构

文章讨论了随着全球化浪潮和疫情的影响,“附近”这一概念的失落和重构。作者指出,随着网上购物的便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社区联系被削弱。同时,中式梦核文化通过怀旧的方式,重新媒介化过去的“日常”,成为窥见模糊时光的方式。

关键观点2: 中式梦核的怀旧视觉表达

文章通过描述中式梦核文化的特点,探讨了其作为怀旧视觉表达方式的价值。中式梦核通过对场景的视觉呈现,触发了人们的怀旧情感,让人们重新关注被忽视的日常场景。

关键观点3: 怀旧与“附近”的内在连结

文章指出怀旧和“附近”有着天然的内在连结。怀旧作为一种情感结构,让人们重新关注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和体验,而“附近”则是这些体验发生的地方。通过怀旧,人们能够重新理解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找回失落的“附近”。

关键观点4: 找回失落的“附近”的途径

文章讨论了找回失落的“附近”的途径。作者指出,虽然落实这种愿望的途径远不及愿望本身清晰,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怀旧的方式,借助梦核的视觉语言,找回失落的“附近”。同时,作者也提到了全球化梦想与怀旧情感的关系,以及人们在寻找“附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文章预览

「别的沙龙」是一个对话事件,它可能会在我们的公众号「BIE别的」、播客平台「别的电波」,或者在我们的线下空间「别的盒子」发生。 我们不再预设主题的终点,只负责搭建讨论的初始条件;不追求结论的漂亮,只保留思考的褶皱。对话的形式源于我们对当下知识流动的观察: 真正的理解往往发生在问答和迟疑的间隙。 01:失落的「附近」在中式梦核里重构 青口 : 两年前刚到纽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重新变成了一个 属于“线下”的生物 。在这里,网上购物和超市外送都没有国内快捷划算,我的生活重新腾出大量时间给逛超市和逛马路。大部分的餐厅没有电子菜单和自助结账,更没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每次点菜、结账都不得不和服务员聊几句。 我记得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留学生群体吐槽美国的“停滞”或者“落后”,因为这里没有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