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纪白羽

认知天性

纪白羽  · 简书  ·  · 2018-12-19 11:14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习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你需要检索。


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检索,也就是多去做自我检测,你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

为什么很多人都反感检索?因为检索是对大脑的审判,有时候你能想起来某个知识,但有时候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这种挑战无疑会给你带来痛苦。但是,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挑战天性的过程,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那些不花力气、没有挑战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也许明天字就消失了。

画记号,银光笔,反复重复无用功。只是看起来勤奋。大脑没有参与,很舒服,但给自己记住了的错觉。

而回忆,考试,检索,非常用脑,非常痛苦但往往是最有效的。

学习越轻松,效果越差。


检索(其实也就是重新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

3.给学习者的五条建议


在上一章中我们解释了“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的奥义。学习是需要挑战天性的,也是需要努力的。那么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努力?书中给出了五条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间隔练习,努力检索,这些花费力气的巩固过程会让你学到的东西变得具有可塑性,能够让你产生自己的理解,强化与已知的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所以真正能让我们重新巩固并深入学习知识的,其实就是“重构”这个过程。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如果你的练习下够了功夫,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技能融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形成了心智模型。对应某项技能的心智模型就像大脑中一款又一款的“应用程序”,通过学习你可以积累大量的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在不同时机、不同环境下多次进行检索练习,期间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这样做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不仅强化了你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还可以增加检索线的数量,让它们能够充分应用于更多场合。


4)学会构建概念。我们不仅要学会某个具体的概念,还要学会辨析和归纳,也就是分门别类。比如知道猫和狗的区别之后,还会知道狗这种动物可以分成吉娃娃、哈士奇、德国牧羊犬等等。一般认为,学习时的穿插练习会加强一个人的辨析与判断能力。


5)注重学习迁移。用有间隔、有穿插、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检索练习会带来困难,克服这种困难需要一套心理活动。等到真的学以致用的时候,这种心理活动会发挥作用。“只有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也当成训练。”这种学习方法会提高被科学家们称为“学习迁移”的能力,即在新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能力。简单点说,学了知识,我们要多在生活中实践。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