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学网

34岁全职回国,她用10年创造一个“中国首次”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2-14 08:48
    

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家将果蝇送入空间站进行研究,这是首次在太空中的亚磁-微重力环境下观察果蝇的基因、行为和生存繁衍。文章讲述了果蝇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团队的历程和现状。果蝇在太空中的实验是为了探索太空环境对果蝇的影响,并揭示微重力和亚磁场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分子机制。这项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为未来在月球等星球建立基地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科学家首次将果蝇送入空间站,开展亚磁-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实验。

果蝇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微重力环境考验,另一组在磁场屏蔽设备里同时接受微重力和亚磁场的环境考验。果蝇在太空中的生活已经实现成功繁育,成为第一种在中国空间站实现‘三代同堂’的动物。

关键观点2: 果蝇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性。

果蝇是兼具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优良模式生物,对人类基因组和神经工作原理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历史上,果蝇帮助科学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

关键观点3: 果蝇研究团队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历程和困难。

研究团队在历史长河中一度面临研究沉寂,但依然尽力保留研究的‘火种’。现在,团队全职回国,逐渐接过果蝇研究的接力棒,实现果蝇飞天的梦想。

关键观点4: 太空实验合作和准备。

生物物理所与中国科学院其他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进行地面实验的准备。果蝇的食物制备需要进行严格的除菌、除味处理,确保果蝇在空间站的生活万无一失。

关键观点5: 研究的未来展望。

研究团队期待通过揭示微重力和亚磁场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及其背后的神经、分子机制,为未来人类在月球等星球建立基地提供重要参考。果蝇正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锋。


文章预览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孟凌霄 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回到北京,李岩的手机铃声就没停过。 她无暇逐一回复祝贺的消息,只跟博士时期的导师、今年84岁的郭爱克院士汇报了“屯里的好消息”——11月15日晚11时13分,伴随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我国首次将果蝇送上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 “屯里”这个亲昵的称呼,指的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物理所)。这个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的科研院所,是郭爱克院士开启中国果蝇研究的发源地,也是“屯里人”李岩求学、工作近20年的主战场。 在果蝇上天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李岩团队需要守候在屏幕前,观察从中国空间站实时传回的果蝇影像。她告诉《中国科学报》,就在11月19日清晨,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一只“果蝇宝宝”。 李岩   朱献东/摄  记者于12月13日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