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帘下看明月

冬至

帘下看明月  · 简书  ·  · 2018-12-22 10:07

好快啊,猝不及防就到了冬至。北京的习惯,今天吃饺子,早早的买了萝卜,肉,大葱,细细的剁好,调制好了,和了饺子面,女儿也来帮忙擀饺子皮,不一会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成品就摆在了盘子里。家就是这样,每一天用心的过下去,琐碎平淡中拥有着实在,让人有无尽的希望,感觉到深深的爱意蕴藏其间。

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总是那么冷,到冬至时已是呵手成冰。冬至要吃的是一种牛娃子饭,以前的风俗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吃。

家里总是妈妈起的最早了,她和好了面让醒一下,才一个个叫我们起来,我们下地洗手上炕。把面板放在坑上,姐妹们各拿一块面团,围坐在四周,姐姐和妈妈各自拿着干净梳子,把面揪着从梳子齿上一捻,一个漂亮的小“牛娃子”就成型了。她们一揪一捻配合默契利索,不一会就做出来很多。

我和三姐两个人各拿着一块面,在手中发挥想象将它做成小花,扭成小豆芽,或干脆捏成小鱼苗的样子,相互比对着把面团捏来捏去,被妈妈看到,也不过是笑着斥责,决不会挨打.妹妹太小了,只能趴在被窝里,品评着谁的好看些。现在想来当时的面团在手里有被当成橡皮泥玩具一样,只是那时还不知有叫橡皮泥的玩具呢!在嘻嘻哈哈的笑声里,所有面团就这样变成了形状各异的小牛娃子、小圆圈、小鱼苗、三角形。做完形态各异,小巧玲珑的半成品后,我们姐妹各自下炕洗脸梳头。

妈妈将切好的葱姜蒜、尖椒、肉丁、萝卜丁依次入锅加入调料翻炒着,炒到半熟时倒入开水。锅里的肉汤里沸腾着,满屋子都是香味。妈妈再将面板上的牛娃子和其它半成品一起入锅,煮熟端锅下火前加入切碎的韭菜,这样一锅牛娃子饭便做好了。

妈妈先盛上一碗,让大姐和二姐端了碗,到各个房前把汤汁祭洒一些在门口,以酬慰家里门神一年的辛苦,再盛一碗在桌上供奉了祖先,一家人这才在灯光下开始吃饭。吃过了去学校,同学们会有些兴奋的互相问对方,有没有吃自己也动手做的饭?吃过的面有得色,没有吃的便一脸失落。

有一年在老家,怀了女儿已快生了,和妹妹同住,还没起床,就听到有敲门声,开了门,爹拎着饭盒站在门口。原来那天是冬至,妈妈赶早做了牛娃子饭,让父亲骑自行车送过来给住在城里的我和妹妹。北方冬天的早晨多冷啊!我不知那时已六十几岁的父亲怎么赶来的?二十分钟的路,饭盒里的饭还是热的,我和妹妹看着父亲眉梢呵出的气结成的冰花,不知说什么好。

桌上几样小菜,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女儿撒娇的向她爸爸炫耀着她的成绩。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下去,今天是冬至,我相信这一天一样也会留在女儿的记忆里。

以上文字是我刚到北京时的记录,如今再看,已有恍如隔世之感。女儿已经长大,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妈妈也已衰老。如今在老家,过节也不再如过去那样隆重。原本以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因为离散而无处可寻,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每刻享受着时光也离弃着时光?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相信过去的温暖记忆也因我们在代代传递。

祝大家冬至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