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研究以华东地区某铜冶炼厂为例,展示了重金属Cd排放量和场地内土壤中污染量贡献的精细化溯源研究,并制定了冶炼企业Cd排放清单过程的技术路线。研究发现,废气沉降和固废淋滤是冶炼行业排放重金属Cd的主要途径,2年内废气沉降和固废淋滤的排放通量分别为1411kg和1327kg。然而,通过AERMOD模型精确化计算,发现场内废气沉降着陆量仅0.68kg,占废气途径排放总量的0.05%,而固废淋滤污染范围集中于场地内,因此,场地内部土壤Cd污染主要来源为固废淋滤,占比达94.18%。此外,研究还构建了Cd的空间排放清单,发现场地内Cd污染主要分布于生产区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废气沉降和固废淋滤是冶炼行业排放重金属Cd的主要途径
2年内废气沉降和固废淋滤的排放通量分别为1411kg和1327kg,说明这两种途径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渠道。
关键观点2: 场内废气沉降着陆量极小
AERMOD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场内废气沉降着陆量仅0.68kg,占废气途径排放总量的0.05%,表明废气沉降对场内土壤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观点3: 固废淋滤是场地内部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
由于固废淋滤污染范围集中于场地内,导致场地内部土壤Cd污染主要来源于固废淋滤,占比达94.18%。
关键观点4: Cd的空间排放清单显示污染主要分布于生产区域
通过构建的Cd的空间排放清单,发现场地内Cd污染主要分布于废气处理区、污水处理区、堆料区等生产区域,这些区域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地。
关键观点5: 本研究对土壤污染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精细化源解析和建立生产工艺与场地污染的联系,研究为土壤管理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把控提供了基础方法论和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